第64部分 (第1/4页)

校认为美军发展V-22“鹗式”直升机并非上策,它虽然加大了起飞总重,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提高了速度和航程,可是非但没有解决“复杂性”这个致命的问题,反而加重了复杂性。从直升机的飞行方式变为固定机翼飞机的飞行方式时,极易出事。1989年3月9日V-22完成首次试飞,此后,原型机一共生产了7架。但是,1991年6月11日,一架V…22在试验飞行中突然坠毁,造成两名人员受伤,首开记录,飞机最后彻底报废;1992年7月20日,又一架准备降落时坠入波多马克河,造成3名陆战队员和4名平民丧生。为此,老布什政府差一点决定取消该型飞机。最惨的是,2000年4月8日,一架MV…22在执行夜训任务时坠毁,导致19名海军陆战队员无故丧生。到2000年12月11日晚间海军的一架MV——22鱼鹰直升机又是在夜间训练时坠毁,机上四名机组人员生死不详。

不过技术从来不是军事改革的最大障碍,坦克集群的大量运用既不在工业强大的美国产生,也不在发明坦克,而且拥有坦克最多最好的英国产生。关键是有新的概念,有一套实施的措施,有一批推进的人,如想取得成功,还得有最高统帅的大力支持。我军的直升机既少,高性能的更不足,更大的问题是缺乏大规模运用直升机的经验。冷平治和郝志刚他们是幸运的,得到了最高统帅的赏识,在王刚的支持下,统帅部作出了行动。中央突击师是我军陆航集团军的雏形,军委几乎把军内最好的直升机的三分之一武装了他们。当我军成功地研制出电动直升机时,冷中校、郝志刚和王刚更是信心大增,直升机的致命伤-“复杂”被攻克了。在此基础上,“鹗式”直升机也许能真正成为直升机的升级产品,我国的研究人员正在奋力拼搏。

朝鲜事变让中央突击师得以大显身手,这是一次突击行动,强调的是速度,当时的战争气氛远比实战演习紧张。我军又是首次大规模运用直升机作为突击力量,当时电动型的并不多,发生了一系列的失误,一些部队送错了地方,在冰天雪地中一些部队迟迟得不到帐篷和睡袋,甚至在紧张的操作中发生了三机相撞的事故…。不过战争没有发生,失误不流血地纠正了,并取得经验。在解决崔止钟的装甲师和压制韩国军方时,他们发挥了突出的作用。统帅部的高层大受鼓舞,更加重视中央突击师的建设。

这次他们将受到实战的考验,幸运的是,对手是昔日的手下败将-印军,而且这个对手还极为傲气。他们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印第八整编山地师7号野战机场

其实在整个“天鹰”计划中最早出发的是1-4#前进基地上的各个突击小队。4#基地的郝志刚突击师的各由一名营长率领的2支突击小队已经准备就绪,每个小队1架武装侦察型直-15,每架运送50名突击队员加一辆BMD电动伞兵坦克。

郝志刚亲自来送行,他的动员十分简洁:“苦练多年,就看这一下子了。好好干,打出特种兵的威风来!”

4:45他们依次升空出发,其他3个基地的突击队基本上是同时出发的。这是最早出发的部队。他们钻山沟,越山口,直奔各自的目标。

中印边界东线,印军在非法侵占我国的地区建有三十四个野战机场和六十多个直升机停机坪,设有飞行联队和导弹联队。天鹰计划中为它们一一编号,制订了攻击的计划。从3#、4#基地出发的4支突击小队的目标是印军的7号、12号野战机场和46号、51号直升机停机坪。它们都是比较隐蔽又比较大的,其上停有战机的,而且位于印军第七、第八整编山地师的背后要害处。

田丰民少校率领的突击小队,5:35就隐蔽地到达位于察隅西北部的7号野战机场不远处小山坳里。这全靠电动直升机的优良性能。突击队员一下直升机就迅速地向机场接近,到达预定位置隐蔽待命。悄无声息地卸下二辆BMD伞兵战车后,直-14M又隐蔽地返航了。

他们一听到耳机里传来的:“出击!”命令,个个如出山猛虎,看守跑道边上6架战机的二名印军卫兵一下子被微声突击步枪击倒。埋伏在小山包上的雷达站和指挥所边上的突击队员,冲进里边一看只有几个值班人员,还在迷糊中就被制服成了俘虏。不远处的防空导弹和高炮阵地根本就没有人。几名突击队员刚冲进战勤值班室,制服了值班人员,警报才响起,大概是印军上级通报已遭袭击。冲进营地的突击队员也是兵不血刃地解决了问题。把俘虏集中起来,个个都是垂头丧气,清点后,才知道警卫部队是一个排50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