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 (第1/4页)
对于指挥无方、自行其事,造成损失的,怕苦怕死、作战不力的,不管是哪一级的,都将予以断然处置。
“在总体上我们坚持这是边境自卫反击战,但决不受什么‘麦克马洪线‘‘,甚至‘习惯线‘‘的限制。印度人既然不承认,我们为什么要受这些‘线‘‘的限制呢?中印边界线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产生。”
与会者无不豪情万丈,尤其是高级将领们更是急于在这场大战中建功立业。
“中央决定年立青副总理将前往拉萨建立前线指挥部,协调东西线作战、后勤、战区动员各方面的工作。成都军区司令员曾友君上将在前指,对东西线的作战行动负总责。刘全政部长在总部主持日常工作。
“同志们,让我们在这决定我国命运的时刻,以实际行动建功立业吧。”
军委指令迅速下达各参战单位,发起攻击的时间是26日凌晨6:30。整个作战正面宽度为1700公里,最远纵深230公里。这个战争舞台也不算小了。双方将如何演出这场战争的活剧呢?
4号基地喜马拉雅山的幽谷
25日清晨,经过一夜长途飞行的郝志刚,由于善于抓时间睡觉,只洗了一把脸就精神抖擞地在4#基地主任马振华少校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起这个神秘的4#基地了。
补充作个说明,4月中郝志刚的中央突击师,奉命从朝鲜全部撤回。这时朝鲜的局势已经平静了下来,由42集团军接管了他们的任务。这时军委已经察觉了印军的异常调动,开始了紧张的应对准备。郝志刚仔细地听取了“天鹰计划”,并与“天鹰小组”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又用电脑作了模拟演习,进一步确定了行动细节。按照计划他的师分为二部分,占总兵力二分之一的陆航兵团、特种兵团和师部进驻西昌,其余摩托化步兵团进驻格尔木。否则集中在一起是无法不引起间谍卫星注意的。临行前郝志刚到王刚家告别,王刚特别要求他做好二件事,一是要把损毁战机落到敌区的飞行员和突击队员全部抢救回来;二是注意战法,不得拼命,一定要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保存实力。因为一连串的关键任务要靠这支突击队来完成。林茹娟照例做了好菜为他践行。
昨天14:00接到密令“天鹰在行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后,20:00驻扎在格尔木南部的庞大的机械化部队在黑夜的掩护下,在青藏公路上飞速向那曲附近的接应点挺进。有了微光夜视仪,不必开车灯,电动车又不发热,丝毫没有引起头顶上的间谍卫星的注意。沿途的兵站和公路上由接获上级严令的武警部队全力保证公路的畅通。经过11个多小时的飞驰,长驱800多公里赶到了接应点那曲的远郊,立即隐蔽休息。
21:00驻扎在西昌的陆航兵团沿着最隐蔽的路线,一路钻山沟、越山口,4小时后就赶到了4#和3#基地,所有的直升机都隐蔽在原始森林的巨树下。突击队员在基地人员的热情接待下,美美地洗了个温泉澡,还睡了一小觉。
郝志刚则在马振华少校的陪同下察看这个基地。马振华少校早就从军队的内部通报上知道了这位神勇的中央突击师师长的威名了,这次又亲眼见到他率领的大批威武的突击队员到来,非常高兴地一路指点,一路介绍。这个4#基地所在的山谷并不小,东西长有25公里,南北宽有9公里,一条小河流贯其间,北面的阳坡还相当平缓,还有好几处温泉呢。经过一年多的经营,这儿已经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后勤基地了,2000多后勤人员加1000多军垦人员,散布在其间根本看不出来。这样的基地在中印边界的我方一侧,共开发了4个,从西向东编号。这么一块风水宝地为什么以前一直得不到开发利用呢?由于谷地的三面是峻岭,唯一的出口是一条很狭窄曲折的山间小路,又对着风口,一年只有三个月勉强可以通行,只有一人一头牦牛能冒险通过其间,以前只有极大胆的藏民来打些野味、采些珍贵的藏药。军区也曾派人来考察过,可是交通和通讯都无法解决,只好放弃了。只是高科技的发展和紧迫的战争危机,重新赋予它们新的地位。
4个基地离边界的直线距离都在150公里以内,像我们4号基地离边界不到140公里。开阔的谷地是起降战机的极好场地。在开发中最大的问题是保密,我们计算好各国侦察卫星通过谷地的时间,在夜间重型运输机卸下重型机具就返航,近来有了强龙I和电动直升机后,大大地加快了物资储备的速度,强龙I把物资运到接近基地的隐蔽处,深夜由直-14M转运进来。在原始森林中隐蔽是不成问题的,几千个作业人员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