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 (第1/4页)

经这一出,冯莺突然有些好奇起来,那个郭绵绵小姑娘竟然知道把这些东西都从郭家带出来,是巧合呢还是这小丫头早慧?也不知道,她手上还有没有别的东西。

冯莺见大田氏对这幅画十分重视,便主动说道:“等明儿我去见见那个小姑娘,看看她手里还有没有这人的其他画作,若是有,就一并买了来送给伯娘。”

大田氏也没推辞:“你去看看也好,便是没有就权当出去散散心了,你都多少日子没出门了?也不怕霉坏了。若是真的还有旁的,你也别亏待了人家,这人画的牡丹还曾被先帝时编纂的《百花卷》收录过,也算是小有名气,一幅画百十两银子还是要的。“

冯莺点头笑道:“那侄女心中有数了,再不会薄了她的,您就放心好了。”

大田氏轻笑:“我有什么不放心,你那素日里怜贫惜弱的心比我还强些,你还能欺负幼女不成?不过是白说两句,让你心里有数罢了。见着这画,我突然想起来,书画古玩一向也是嫁妆里的大项,我看你屋子里的摆件多是些新鲜玩意儿。以前嫁妆里的古玩都没带出来?”

冯莺叹道:“当时时间紧,带的都是些轻巧玩意儿,那些笨重的花瓶瓷器几乎都没带。倒是字画带了十几幅,除了一张刘松年的山水画和蔡襄的一幅字,旁的也都是些前朝遗作,没什么太出名的。”

“行了罢,且不说蔡襄是宋四家之一,那个刘松年也是极为有名的山水画家,单有这两幅就就足够体面了,还想如何?”大田氏没好气的说了她两句,然后又道:“既有这样的好东西也不拿出来给我瞧瞧,还有把你珍藏的古玩摆件一并拿出来,我看看还需要添些什么。”

等大田氏把冯莺从京城带来的东西一一看过之后,不免笑着点了点她的额头:“我就知道你是个有主意的,还只带了几样轻巧的,你瞅瞅,这宋朝的影青釉小罐、哥窑描金香炉,这前朝的均窑玉壶春瓶,哪一样不是价值连城?还有这几样玉雕奇石,都是精品货色。有这些放在嫁妆里就尽够了。我瞧着你也不用再在这上头费心思,不如买几样西洋玩意儿,一来别人看着稀罕,二来他们有些玩意儿也确实实用。我家前两年得的那架自鸣钟就极好,看时辰什么的忒方便。”

闻言,冯莺苦笑:“虽说如今已经开放了海贸,但是渝北这地界,像自鸣钟之类的西洋货还是极少能见到,买都没地买去。”

大田氏成竹在胸的笑笑,说道:“这事你就不用操心了,我已经告诉家里的管事,再去潮州办货的时候顺便给你带几样过来。若是你成亲前能到便放到你的嫁妆里,反正你的嫁妆本身就够丰厚了,有没有的也不是很打紧。”

冯莺在前世见过的高科技玩意多了去了,对现在的西洋货并不是很感兴趣,大田氏怎么说她听着就是了。

忙完冯莺的定亲事宜,大田氏就预备往回动身了。只是走之前她还记挂着女儿的肚子,因此第二天一早和原就约好的女儿、亲家一起去了城外的松山寺烧香去了。

冯莺刚定完亲,便是求子也不在这时候,因此并没有跟着去。等大田氏走了之后,坐车径直去了郭绵绵家里。她原是想叫着郭氏一起的,谁知走到程族长家附近,正遇上郭氏的小丫鬟翠儿。这才知道,关氏昨儿发了一通大牢骚,拿鸡毛掸子把郭氏的后背抽了好几下,如今又红又肿的,偏生关氏还不让请大夫。郭氏只能把房里原有的药膏拿出来涂上,也没起多大作用,过了一夜,今早肿的更厉害了。

翠儿一边说一边轻声抽泣:“我们二奶奶也没做什么对不起太太的事,没想到她这样狠心,连大夫也不让请。”

“那你们家二爷呢?他也不管?”冯莺皱着眉问道。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六章绵绵

听到冯莺问话,翠儿不忿的回道:“正巧庄子上来人说今年雨水不丰,太太便把二爷给派到乡下了,这一来一回怎么也要三五天的功夫。”

“原来是这么回事。”冯莺总算是明白了,她差点以为程二跟他娘沆瀣一气合伙欺负郭氏呢。

她想了想对翠儿道:“正好我车上备有冰髓化瘀膏,是内务府出来的比一般市面上的要好些,你先拿回去给二奶奶用吧。”

翠儿闻言,忙惊喜的回道:“那就多谢冯娘子了。”冯莺笑道:“不用谢,说起来你家二奶奶这场无妄之灾跟我多少也有点关系,我自然不好视若无睹。只是眼下我不好登门探望,免的再给她招来灾祸,等她好了,让她家去坐坐。”

说话间,白毫已经把药膏拿了下来递给翠儿,翠儿接过药膏,道了谢就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