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1/4页)

冯莺点点头说:“奶兄是个有志向的,既然他都决定好了,我自然也不好拦着。到底是自己的宅子住着自在些,只是……”她说着就坐起来拉住房嬷嬷的手嘟嘴道:“只是奶兄走就走了,嬷嬷可不许走。”

房嬷嬷笑道:“我不走,这家里小的小弱的弱,我可不放心她们来照顾你。”

过了一会,长生兄妹俩都洗好澡换了衣服出来。本来就长的不错,这会头脸都洗的干干净净的,看上去更加惹人喜爱。

冯莺把晨姐儿招到自己身边来,她的头发还没有完全干透,这会披散在见上,小脸圆圆的带点婴儿肥,白嫩的皮肤更衬的嘴唇粉嘟嘟的,煞是可爱。冯莺见了,忍不住拿手捏捏她的小脸,笑道:“肚子饿了罢,咱们先吃饭,吃完饭再给你们俩收拾屋子。”

碧莲带着两个小的摆好饭了,只见桌子上摆的满满当当的煞是丰盛。其实冯莺平时吃饭也就一荤一素加一道汤,今天为了招待两个小贵宾,特意让李嫂多做了几道菜,鱼肉皆有,格外丰盛。

她先拉着晨姐儿坐下,见长生还有些拘束,便指了指自己左边的位子:“快来坐下吧,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还要我天天请你不成?”

等吃完饭,冯莺便给两个孩子安排住处。她跟长生说:“晨姐儿还小,就暂且跟我住在这屋里吧。所谓‘男女七岁不同席’,你今年已经十岁了,不好住在内院,以后就住在前头吧。”

又对碧莲吩咐道:“你带着白毫两个去前头把那两间书房收拾一下,以后就让长生住在那里吧。”碧莲点点头,去翻箱找东西收拾屋子不提。

然后,冯莺又问长生:“我知道你是读过几年书的,这两年虽说要守孝不能去学堂读书,但是功课却不能就此丢下。你以前在学堂都学了哪些书?”

一听到这个问题,长生颇有些骄傲的回道:“已经背熟了《三字经》《千字文》和《成语考》。”接着有些落寞的回道:“父亲出事之前正在学《论语》。”

冯莺略皱了皱眉头问:“《论语》?也就是说你才开始学四书?”

长生没想到冯莺竟然还知道四书,当即有些意外的点头。

冯莺又问:“那你是几岁开始启蒙的?上了几年学?”长生回道:“七岁开始上学,上了两年多一点。”

见冯莺面色有些不对劲,长生心里有些忐忑,记得以前在学堂的时候,连夫子都说自己学的很快,是个读书的苗子。

冯莺这会才意识到这里的人所认为的书读的不错和她的认知有些出入,记得前世她心血来潮的时候曾经看过一个清朝官宦世家的培训教程。基本上男孩子都是四岁开始启蒙,十岁学完四书开始学五经,十五六岁上就开始考科举了。而长生都十岁了才开始学四书,还能被称作“很有天分”,要么是夫子敷衍的夸赞,要么就是边关这里的读书风气太差。

冯莺隐隐觉得应该是后者。

不过她并没有多说,又带着长生来到书桌前,拿出一张纸铺好,对长生说:“你来写几个字我瞧瞧。”

长生看了看冯莺,有些颤抖的拿起毛笔。

见他有些紧张,冯莺轻笑着安抚他说:“我只是瞧瞧你的字写的如何,不用紧张,随意写几个就成。”

长生这才屏气凝神,写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行字。

见了他的字,冯莹心里暗自吐了口气,好歹字还算像样,然后笑着说:“你习的是颜体?还算周正。”

闻言,长生颇有些泄气,明明以前大家都夸自己的字不错的,逢年过节还有人上门来要自己写对联,怎么到了这个堂姐这里就成了一个“还算周正”。

冯莺说完之后就在书架上翻找了好一会儿,然后笑着拿出一本字帖递给长生:“习字先习楷,颜真卿的字就很好,你以后还继续习颜体吧。这本《多宝塔碑》你先练着,等有所领悟了,再学别的。”

说完,她见长生色脸色不大对,略一思忖,便笑道:“怎么了?是觉得我说的不对吗?”说完指着桌子上的字问:“你是觉得自己写的还不错?”

长生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冯莺轻轻一笑,转身拿起毛笔,将刚才长生写的那句话又重新写了一遍,然后给长生看:“你瞧,我写的如何?”

看到冯莺写的,再看看自己写的,长生这才是真的心服口服:“自然是姐姐写的好,我瞧着堂姐写的比我爹都要好。”

冯莺摸摸他的头:“我这点水平也就比你略强一些。可能以前在冯家族里,识字的人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