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部分 (第2/4页)

话来总是能杀得马秀英人仰马翻。纵使她心冷如钢铁也被化成绕指柔,语气不知不觉娇嗔起来,“你啊,就会说好听话哄我开心。我也不是那种小气的女人,只要她们真心实意爱戴你,我也会真心实意对待她们。”

朱元璋心有所触地感慨一声,“没有你这个贤内助,我的后院哪会平静和睦,这些年辛苦你了。”

“我不辛苦,八哥才辛苦呢,不仅要操心我们这个小家还要操心天下百姓。八哥将来必然是一代名垂青史的明君。”

“嘿嘿,不光我会是名垂青史的明君,你也会是名垂青史的贤后。”朱元璋笑得踌躇满志,竟然拖着马秀英往床榻走去。

“你做什么,大白天的……”

“我心里快活得很……”

一直在门口守候的逊影羞红脸,轻啐了一声,悄悄走到院子中才停下脚步。

第三百九十八章 攀附高贵的出身

朱元璋命令刘基择定吉日登基的消息传出来,群臣哗然。早晨他还责备刘基要另外选址定都,晚上就提拔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负责在应天府登基的事宜,真是朝令夕改啊。

不知内情的臣子只道朱元璋心思莫测,不好揣摩;知道内情的臣子无一不感慨马秀英对朱元璋的影响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也不过如此了。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这妇人是要做武则天吗?如此魅惑王爷,叫王爷朝令夕改!”韩国公府里,李善长气得当即撕碎手中的奏章,原本他殚思竭虑写好的定都内容都成了一张废纸,更让他气恼的是,刘基因祸得福,不仅没受到朱元璋冷遇还被任命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这是打算做什么,难道下一步就让要刘基接替他的丞相位置吗?

“老师莫恼,那马王妃……那妇人一直受王爷宠爱,若任其发展下去,必将祸国殃民。我们一定要劝说王爷早日醒悟。”胡惟庸本来习惯称呼马秀英为马王妃,见李善长面色不虞,马上改口。

“哼,这妇人早晚毁了王爷江山,老夫这就去劝说王爷。”李善长扔掉手中废纸,唤人更衣。

“老师且慢!”胡惟庸命令仆人都下去,对李善长说道:“那妇人正是受宠之际,老师贸然去劝说王爷,王爷一定听不进去,说不定还会责罚老师,不如暂时缓下这口气,徐徐图之。”

“如何徐徐图之?”

“她不是受宠吗,那就让她失宠,一旦王爷不再喜爱她,就会弃之如敝屐,到时任她舌灿莲花也无济于事。”

“可是王爷登基后,她就是正宫娘娘,如何能让王爷厌恶?况且她生有世子几兄弟,纵然失宠也不可能让王爷弃之如敝屐。”李善长摇头,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朱元璋一旦称帝,马秀英必然封后,世子朱标也会成为太子,她的地位只会愈发稳固。

“那就让王爷废后!”胡惟庸眼中凶光一掠而过,瞬息又换成一副老实忠厚的模样。“俗话说,贵易交、富易妻,后宫女人勾心斗角层出不穷,人人都想讨得王爷欢心。我们在宫中安插心腹,随时注意马氏的一举一动,稍有差池就透露给主上,这样的事情多了,王爷必然厌恶马氏。然后我们再适机扶持一个女人助她登上后位,到时候新皇后感念老师的恩情,凡事都会向着老师……”

李善长颇为意动,沉吟道:“你觉得哪位娘娘合适?”

“学生听说王爷当年原本看中的是惠妃,要娶惠妃为妻,不知怎的阴差阳错先娶了马氏。如今马氏就要当皇后,惠妃却比马氏矮了一头,莫说是惠妃,就连学生都替惠妃不值。再则惠妃的母亲至今还被汤和软禁在府里,也不知疯了还是痴了。可怜郭元帅一家养虎为患,活生生被马氏搞得家破人亡。这样歹毒的女人,老天咋不开眼,让她成为一国之后呢?”反正已经决定和马秀英翻脸,胡惟庸就使劲地往马秀英身上泼脏水。“所以学生以为不管是从个人恩怨还是家仇,惠妃最合适,她肯定愿意和老师合作。”

“你说的有道理,惠妃在王爷心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上次就是她劝王爷另外选址定都的,可惜被马氏这个毒妇搅合了。”说到自己的计划被马秀英破坏,李善长就来气。

“学生还有一计,既然定都之事我们改变不了,老师不妨建议王爷认前朝大儒朱熹为祖宗,这样王爷有一个高贵的血统必然高兴。”

胡惟庸倒也不是完全乱说,他来见李善长之前就做了准备,派人查了许多线索,发现朱元璋有史可查的祖先可追溯到第五代祖朱仲八。

朱仲八是南宋晚期句容朱家巷人。但句容朱氏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世代务农的平凡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