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部分 (第1/4页)

成立十六年来,三义早就度过了最开始的初级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发展,基础产业的投资发展,三义也随着这股东风迅速发展了起来。

但是,跟他们在同一个地方,还有一家国营的重工企业跟他们在一开始就进行着全方位的竞争。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两家都在世界重工五十强的同一性质的企业在同一个城市。

两家同样的企业在一个地方,必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资源竞争和市场竞争,但是一家民营企业跟一家国营企业相比,当然会面临各种不公。

在企业的初级发展阶段,这些竞争和打压还可以承受,但是到了现在,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了。以至于到了2012年,他们两家企业从短信门,间谍门,收购,行贿门,甚至直接动武,发展到绑架门,一直到最后三义要搬到京城,离开三湘,这中间的矛盾全面爆发出来。

但是周游不知道的是,实际上,早在两年前,双方的矛盾就已经全面爆发了,只是这件事还没有闹到全民皆知的地步而已。

周游故意装作诧异地问道:“梁董事长不是在开玩笑吧?你们三义目前发展态势正好,没有听说你们有资金短缺的事情啊!”

他摇了摇头苦笑道:“资金的确不缺,但是三义缺的是资源,是国际市场,没有这些,三义永远只能局限在国内这个小圈子里面,谈什么国际竞争力呢!”

周游问道:“怎么?三义面临着政治资源的倾斜?”

他叹了一口气说道:“政府资源倾斜不敢奢望,但是现在,三义犹如被捆住了手脚,我们想要发展,实在有些有心无力的感觉啊!我这次到京城,就是来跑并购资格证的,但是,又被拒绝了。”

周游有些好奇地问道:“并购资格证?我搞了这么多并购,没有听说过还有这个证啊?”

“你是没在国内发展,不知道我们这些民营企业的苦啊!不要说国营企业,就是合资企业,那也是亲生的,我们这些民营企业,那都是后妈养的,想干什么事,没有许可都干不了。”

通过梁文根的抱怨,周游才弄清楚了,原来从两年前开始,三义就一直在不停地寻求国际收购。但是,不管是购买国外的企业,还是购买国外的技术,三义都会面临政府的关卡。

这两年,三义手里有钱了,国际收购也增多了起来,但是他们却面临着跟他们在同一地方的国营企业的竞争。已经有好几次,他们谈好的收购,却因为没有得到许可,却被竞争对手摘了桃子。

“你是不知道,明明我们谈的是二十亿,他们却谈到了五十亿。这代表了什么?这代表了最少有三十亿,是被那些贪污份子给转移到了国外,变成了他们的个人资产,国有资产也是资产啊,就这样成了他们私人口袋里的钱。”

周游当然知道这些伎俩,实际上,在许多跨国收购的行动中,都存在不同程度夸大收购额,私人获利的行为。如果真的买到有用的技术或者是资产还好说一点,有些甚至是国外虚构一个企业,虚构一些项目,然后把资金转移到了国外,最后公司企业倒闭,无数的资金在账面上被减计,变成了私人口袋里的钱。

第七十七章 实业的促进作用

对于这些情况,周游当然是深恶痛绝的,不过这种事情他也犯不着去管,更管不着。就连侧面抨击了一下慈善行业的黑幕,他就被无数利益团体当做了眼中钉,要是去揭这方面的黑幕,恐怕真要面对无数的暗杀了。

不过,当他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他的江湖脾气又上来了。严肃地望着梁文根问道:“你有证据吗?”

梁文根却摇了摇头说道:“这种事情我怎么可能能得到直接证据?但是我们跟意大利混凝土机械装备制造商cifa的谈判接触,对方的厂区和技术整体出让,他们开始的报价只有三亿多美元,但是由于我们没有拿到并购证,政府叫停了我们的谈判。后来,中连拿到了并购证去谈,报价已经变成了六亿美元。我很想知道,这中间的三亿是怎么多出来的!”

“他们签约了吗?”

梁文根叹了口气说道:“奥运会一结束,他们就签约了。”

周游又问:“那你这次来京城,目的是什么?”

梁文根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不怕你笑话,我的公司现在已经被完全监听了,只要是有电子设备的地方,都被对方利用各种手段监听。就连我的办公室,都曾经查出来三个摄像头和五个窃听器。目前,我们连开会都不敢在总部开,因为我们这边在开会,开会的内容就会直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