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页)

高级复杂的规律可以还原为比较简单、更为基本的规律,可以将生命的规律还原为物理的、化学的规律,生命现象可以用物理和化学的规律加以阐明。十六、十七世纪人们将生命比喻为钟表那样的机器,十九世纪蒸汽机被发明,生命又被比喻为热机。现在对生命的认识深入到了分子水平,人们又认为生命是分子机器。美国当代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和哲学家勃克思即认为“人=机器人”,“有穷自动机能实现所有自然的人类功能”。将生命看作是机器固然有矮化生命的嫌疑,然而也可以认为,这样的嫌疑之所以存在,仅仅是因为人类至今还未制造出达到生命高度的自动机。

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诞生于非生命,普遍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质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1828年合成尿素等化学进化论的实验证据有力的促使化学进化论被绝大多数科学家接受。

生命现象在生命难以穷尽的不同种属间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即使是孪生兄弟也不相同,但是生命世界中最本质的东西,在不同生物体中却高度一致。所有的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都是蛋白质和核酸,而它们的蛋白质都是由相同的二十种氨基酸、核酸都是由相同的核苷酸构成。更进一步,从元素成份看,在已经发现的一百余种化学元素中,各类生物体所必需的元素差不多都是特定的一二十种,其中碳、氢、氧、氮、硫、磷、钾、钙、镁占了绝大多数。总而言之,越接近本质,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越是模糊,直至共通。

并且需要提及的是,非物质、非实体的灵魂、意识、意志是物质和实体的附庸,是物质和实体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它们因此是不自由的。最终,在整个生命中,看不出灵魂、意识、意志的位置,它们全然是物质的、实体的、机械的。

生命的机理非常复杂,但是穷根究源,它与自动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边缘重合”,组成生命的是无数个运作机理简单、易于描述与调控的自动机。其实,生命犹如一个导体、物质和能量的导体,同非生命没有不同,这种导体在本质上如果尚有一丝生命的痕迹,那么也纯粹是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而服务。生命可以看作是特定条件(诞生和繁衍的条件)和特定空间(地下十数千米至地上数十千米)由特定元素(碳、氢、氧、氮、硫、磷等)构成、遵循特定运作规律的非生命系统,非生命世界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定空间由特定元素按特定规律就一定可以诞生和延续生命。在这里,生命和非生命统一了。

大胆一点说,自然——生命——自动机三者依次是相互复演的,生命的特征在诞生生命之前在自然界中已经表现出来,它们也将在未来的自动机中全部得到体现。并且,在认识生命过程中的所有进步,无一不是在对生命的机械的、非生命的认识前提下取得的。然而生命通常又被供奉于神坛之上。之所以对生命做神圣的理解,或许既是因为人本身就是生命,也是因为生命之谜尚无人能解的原因吧!

总而言之,由全编逐一递进的论述可以形成最终的结论:生命最终可以用非生命的法则来解释,生命和非生命最终是没有区别的、统一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现代批判概述

现代批判概述

现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以科学、*、工商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为主要内容和标志性特征的时代。科学和*是现代的基石,全球化是现代发展至全盛阶段的现象,而“后现代”主要是心理需求的折射,它的出现暗示现代即将步入之后即盛极而衰的颠峰时代。如果将现代比喻为一个家庭,那么科学和*可以看作是其中的父母,而高度发达的工商业文明则可视为其子女,资本主义则是这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对于现代来说,科学和*的重要性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而作为文明史上的一个典型时代以及文明发展至今的最高阶段,现代左右着人类的未来,现代的弊端甚至已经对人类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为此,有必要对现代展开批判。

人类史上蔚为壮观的现代是建立在同样壮观的资源消耗上,数百年的现代工商业文明通过对数亿数十亿年形成的矿物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大量消耗而变得璀璨夺目。虽然将大量矿物资源一朝消耗威胁气候的长期稳定和人体健康,整个工商业文明在充足的能源供应下开足马力也对人类造成难以预料的长远影响,现代却仍然就如那石油消耗和油价一样执著向前。现代的一切成就无论多么眼花缭乱,却始终以不可再生的矿物原料为基础。现代的爆发性发展是建立在漫长地质年代的积累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