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 (第2/4页)

大明在其中取得最大的利益,这倒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办法。但如何利用,如何周旋在这些国家之间,却是朱斌最头疼的事情。波兰等国当然是可以利用的,可以采取与对待英国一样的办法,给予其秘密的资助。瑞典做为俄罗斯最大的竞争对手,自己能够从容地调度。朱斌在这一点上心里就没有什么太大地把握。毕竟现在的瑞典,正处在一种强劲上升的势头。

黄溪所指挥的情报部,已经衍生出了“海外司”,大批的情报人员派往了朱斌指定的国家。虽然还没有能正常运作,但大量有用地情报,已经送到了国内。黄溪并不明白武英王为何对这个红夷国家如此感兴趣。但却还是忠实地完成了武英王交给自己的任务。

随着对情报研究的深入,黄溪这位本来对欧洲国家一无所知的大特务头子,才知道其实那些红夷国家间的矛盾远远超过了能够和平地地步。

在那场欧洲著名的的“三十年战争”中,战争的导火线是“神圣罗马日耳曼帝国”皇帝费尔迪南多二世,一心一意要使帝国内的各邦国都恢复天主教信仰。使帝国的信仰一致。由於他拒绝给波希米亚境内地誓反教徒某些特权让步,导致誓反教徒的反抗。

他派兵镇压不成,引爆了战事。战争初期,皇帝节节胜利,他颁布法令,要求自帝国内部天主教徒遭充公的产业悉数归还。这一道命令更引起誓反教徒的不满。他们纷纷和天主教的法国国王及誓反教的瑞典国王结盟,以对抗帝国皇帝。于是战争扩展到全欧洲。

这场战争原本就不全是宗教性质,到此更成了政治性的交相攻伐。最后演变成法国和奥斯堡王朝双方的欧洲争霸战。同样地,俄罗斯和瑞典这两个国家,也无一例外的被牵扯了进去,并使得两国地矛盾迅速加

黄溪逐渐有些明白了,武英王的战略目光,早已不放在那个原本对大明最有威胁的满清身上。而是开始着眼于俄罗斯,着眼于周边的国家。乃至于着眼于整个欧洲。这份庞大的战略计划,让黄溪想来便觉得有些心惊……

他初步帮武英王计算了下,要催动这个计划,在扣除了欧洲各国因矛盾而削弱地力量外,大明起码要动用一百到一百五十万以上地人力。几千外的民夫。以及数不清地物资。当然,这是建立在必须胜利的基础上。

而万一失败的话?黄溪简直不敢想下去了。

他曾经试探着把自己的担忧旁敲侧击地提醒了武英王。但这位王爷只淡淡笑了一下:

“你所说的只是在正常的军事层面上,但要想打败敌人并不一定要完全靠军事,军事只是其中的有个辅助手段。有的时候,一个人便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人便可以摧毁一个民族。利用好身边可以利用的一切事物,才是取得最终胜利的法宝……”

见黄溪并没有太理解自己的意思,朱斌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大剑阁最喜欢决斗,而在他大大小小数百次的决斗里从都没有输过。有次一个大夫不小心得罪了他,让这位大剑阁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便向这位大夫提出了决斗。

这位大夫手无缚鸡之力,又怎么会是大剑客的对手?大夫所有的朋友都劝他赶快逃走,可是大夫却一律拒绝了。等到了决斗的那天,那位大剑客不屑地看着文弱的大夫,并大方地让他挑选决斗的武器。无论什么武器,大剑客都愿意奉陪到底。

结果,大夫拿出了两个盛满了酒的碗,说这就是我的武器。其中的一个碗里是上好的美酒,而另一个碗里却放了致命的毒药。他让大剑客自己挑选,或死或生,只在大剑客的一念之间……结果,大剑客终于输掉了这场决斗!”

黄溪明白了武英王故事里的意思。也许你的力量没有对方强,而如何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打败你的敌人,这也是最好的选择。对一个国家动武,未必便一定要靠着军事的力量去解决。

天上开始飘下了一片片的雪花,朱斌痴痴地看着,看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了。

一见外衣披在了他的身上,陈圆圆的声音在他的背后响了起来:

“那么冷的天气,你却只穿这么一点,也不怕着凉了。你平日里公务繁忙,今日好容易有空回来一趟,不好好休息却在这做什么。”

朱斌轻轻地握着了她的手,指着一天的飞雪说道:“在江南的时候,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雪花漫天了。瑞雪兆丰年,今年咱大明的百姓有好日子过了。苦了那么多年,百姓们也可以安生上一段时候了。”

陈圆圆立刻领悟出了丈夫话里的意思:“安生上一段时候?难道不久后你又要大举用兵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