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部分 (第1/4页)

最后苻坚下令伐晋,以百万之师南下,当时人马之多,号称可以投鞭断流。

但是最后苻坚与晋国交战,前线兵败,最后导致全军崩盘,最后失败,而他麾下的羌、鲜卑诸族人马尽数叛变,连苻坚本人最后也死在了部下羌人姚苌的手上。

若是苻坚肥水之战成功,历史上也就没有什么南北朝了,隋唐也将不复存在。

而高徐道以这样空前强大秦帝国的失败,来提醒赵国众臣,就是现在的赵国与当年的秦国何其相似。

李重九也是麾下除了汉军人马外,也是聚集了室得奚,契丹,突厥,室韦,靺鞨,高句丽等各族人马,万一到时候伐唐不利,李重九会不会重蹈苻坚的覆辙呢?(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二章 已有决断

高徐道之言,顿时令殿上最坚决的征唐支持者也没有说话。

李重九立国不过四年,大赵内部的矛盾并非没有,大赵新的利益集团还在磨合之中,其中寒门与士人间矛盾,商阀与世家间矛盾,汉人与胡人间矛盾,任何一个都是隐藏在暗中,只是在李重九强权下,而没有显露出来。

若赵国经历一场如淝水之战的失败,整个国家土崩瓦解,也并非没有可能。

所以卢承庆,高徐道的劝谏并没有道理,同时温彦博,王珪,魏征等人重臣对于征唐的意见,也十分模棱两可。可以看得出他们也有不少的顾虑。

之后力阻伐唐的大臣说完了,就是主张伐唐大臣们发表意见了。

主张讨伐李唐的大臣不少,主要是赵**方大将全面的支持。文臣之中也有周州,姬川,林当锋赞成伐唐,这些都是大赵中少壮派官员。

姬川更是实事求是拿出的数字来说明李唐与赵国方面,胜负优势所在。

姬川侃侃而道,以兵力而论,赵军可以动员室得奚部骑兵十万,突厥骑兵五万,靺鞨骑兵两万,以及常驻怀荒,御夷镇汉军三万人马。

说到姬川顿了顿,屈起手指数着道,这还不包括室韦,奚族,契丹,丁零,高句丽这些附从军所在。

下面就是我赵军最精锐的人马,武卫,屯卫等六大府军,廷卫军,这数师截训练有素。装备整齐,直属兵力有十万之众。

此外还有王薄。孟海公,王雄诞。萧铣等大将的人马,还有驻扎在各地的郡兵,人马近二十万。

也就是说若是伐唐我军兵力在五十万以上,若是紧急动员还可以从民间募集三十万的壮勇。

听姬川这一番话,众人都是点头,对方并没有因为主张要攻唐,而夸大赵军动员力,事实上,若真正打战。赵军从民间募集壮勇,加上契丹,室韦各部的加入,动员力可以抵达百万以上。

这丝毫不夸张,虽说赵国人口少于大隋全盛的时候,但是赵国疆土却远远大于大隋,从塞外胡族那最少可以给赵国贡献三十万人马。

姬川接着言道:‘而反观李唐,从去年,李渊三路进攻失利以来。其兵力损失严重,加上关中疲敝,兵户逃亡严重,加上今年杨文干之乱就让李唐元气大伤。还有段德操等大将拥兵自重,再加上新丢失的河南之地这都是难以弥补的损失。‘

‘以风闻司的估计,若是李唐全面迎战。兵马不会超过三十万。这还是他们全民皆兵后的动员力。所以我军与李唐的兵力比是五比三,甚至是二比一。占据绝对优势。‘

众臣听了纷纷点头,表示对姬川这样的估算表示认可。就算是反对伐唐的大臣。也是挑不出毛病来。

但是卢承庆却道:‘姬侍郎,五十万对三十万看似合理,但是我军伐唐,不可能只取一路进兵,而分兵进击,唐军采取守势,乃是内线作战,在局部之上,兵力可能不逊色于我军,甚至超过我军,所以优势不显。‘

姬川说完,薛万彻上前道:‘陛下,眼下我军连破突厥,高句丽,灭林士弘,降冯盎,三军上下士气高昂,兵锋正盛。千年以内,若数天下强军,无人可与我们争锋。陛下,正当此时,当一股作气扫平李唐,平一四海!‘

薛万彻这一番慷慨激昂之言,顿时令军方大将纷纷拍掌叫好。

他的意见与兄长薛万淑意见截然相反,显然是自己拿的决定。

一人却出面质疑,赵军固是精锐,但唐军也并非弱旅,之前交战赵军败多胜少。怎么能轻言取胜。

户部尚书林当锋也道:‘为了攻唐,我们户部连夜算了一下,以大赵的钱粮税赋估算,若是要支持五十万大军伐唐,预计最少要明年秋粮收上之后,若是三十万大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