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第一个回合/1

一从头说起/1

二动员家在农村的中小学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生产/4

三榜样的力量/10

四一条可行的道路/18

第二章

向荒地进军/26

一对苏联“共青团城”的向往/26

二“北京庄”和“共青社”/31

三随移民大潮迁往边疆的青年垦荒队员们/36

四经验和教训/40

第三章

不平常的夏天/46

一1957年的升学就业形势/46

二城市中的待业青年/49

三统筹兼顾的原则/53

四社会的反响/59

五改造的历程/67

第四章

一条崭新的就业道路/71

一先行者/71

二“摸着石头过河”/74

三下乡以后/81

四创办青年农场/87五回乡的知识青年们/89

六“大跃进”前夕/90

第五章

难忘一九五八/96

一把边疆建设成美丽的花园/97

二各地垦殖场的知识青年/101

三半工(农)半读,培育共产主义新人/104

第六章

大办农业大办粮食/117

一城市精简人口/117

二邢燕子,好榜样/122

三城市知识青年的精简下乡/128

四到国营农场去/133

五江西共大与青年农业生产建设队/138

六问题和特点/141

第七章

到农村去安家落户/144

一15年的安置规划/144

二决策出台前的探索/148

三教训和经验/151

四动员和安置模式的正式形成/155

五从集体插队到“集体户”/164

六为农村基层组织树立的典型/169

第八章

知青群体的形成/172

一先进典型与先进知青代表会议/172

二青春无悔/176

三城市知识青年队伍的构成/181

四“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190

第九章

走在与农民结合的道路上/199

一谁改造谁?/199

二靠什么来保护自己?/206三回乡知青的处境/216

第十章

这条路能够走到底吗?/225

一“两种教育制度”/225

二有了准备再下乡/233

三当农民以后/238

四生产建设兵团的组建/243

五军垦战歌/251

第十一章

第一次返城风/255

一余波/255

二返城风潮/256

三反对经济主义/265

四“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271

五返城风的平息/274

六先驱者/278

第十二章

从红卫兵到知青/287

一十七年的教育/287

二真诚的探索者/295

三从天安门起步/300

四吹响上山下乡运动的号角/306

五最初的实践/311

六殊途同归/316

附录/323

再版后记/327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从头说起(1)

第一章

第一个回合

20世纪50年代曾以热气腾腾、充满希望的时代形象留在一些过来人的记忆中,留在文人的笔下。但50年代有50年代的社会问题,50年代形成的模式几十年难以扭转,错误和偏差也影响了以后的几十年。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在50年代作为一项政策的出台,就是这样的大树结下的一个苦涩的果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