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部分 (第2/4页)

从光脑中出来的想法,都不可能立即化为现实的,它必须得有一个实现的过程,必须得有人看得懂叶春秋从光脑中描绘出来的图纸,也必须得有人尝试去制造,而在过程中必定会出现许多问题,那么他们要做的,就是想尽办法去改进。

譬如更高温的熔炉,譬如改良之后的锻机和车床,譬如模具的改进,这些都需有专门的人努力去克服各种可能出现的各种麻烦,最后才得以在作坊中进行实现。

叶春秋经常来这里,他从不急于抛出太多破天荒的东西,而是愿意与他们一道参与进改良中去,每一个克服的困难,都可以作为未来新事物的技术储备,这数十人都是叶春秋精挑细选的,大多是识字的匠人,也能有一些计算能力,这在这个时代已经很难得了,叶春秋不会强求太多。

眼下镇国府的财源滚滚,每月水晶的收益就已高达数万两银子,这在供应新军的同时,又可为以后打好基础。

有时这些‘研究人员’闲下来,叶春秋便会让他们做一些小玩意,比如链条,这链条可能在后世简单无比,可是在这个时代,加工的难度却是到了很高的地步。

而如今,经过许多次的努力,在叶春秋提供了方案之后,一个链条就这样诞生,看着这‘简单’的链条,叶春秋却是知道,许多机械在未来将会有眉目了。

链条在机电时代用处极为广泛,它是机械传动的最基本用具,若是再加上齿轮,便可开发出更省时省力的机械,当然,这是许多巧匠花费了无数精力制出来的,暂时不能量产,用后世的话来说,然并卵。

叶春秋一到,便直接到自己专门的书房里喝茶,接着开始召见这些匠人,问明他们近来的成果,至于遇到的难题,叶春秋则参谋着和他们谋划各种可能的改进方案。

一天就这样过去,成果虽然不甚显著,可是每一日都可给他们带来新的启发。

他打马而回的时候,看到了这片十几根烟囱林立的一片土地,心里不由生出了一些难以言喻的满足感,这……才是自己未来的力量啊。

接着日子便这样过去,新军、工坊、入宫待诏,每一日都是如此充实。

小半月之后,叶春秋果然从待诏房里得知了一些事,鞑靼汗巴图蒙克绝望了。

他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在给朝廷交换了国书之后,当这个鞑靼的汉子本以为当今的天子会效仿他的父亲弘治皇帝一样,最终对他的所有要求予以满足,然后他很快乐地拿着大明朝廷赠与的钱粮,顺便再和大明贸易贸易,好度过大漠蒙古诸部的难关,等他们养上一年半载,膘肥马壮,又可继续南下打草谷。

内阁那儿,显然也绝不会如此愚蠢,因而宫中和内阁的态度变得一致起来,所谓的赏赐和互市的内容,几乎连一粒粮食都不曾有。

与此同时,宣府亦是加强了戒备,做好了万全之策。

现在的巴图蒙克,就如同已经被朝廷精心的制了一个铁笼,你既然愿意来议和,自是好吃好喝的把你供着,你想要赏赐,珠玉和丝绸自然也有,可是想要粮食,门儿都没有。

叶春秋看着来往的公文,还有那刘健那冠冕堂皇的票拟,不禁想要笑,刘公的文笔还是挺有意思的啊。

弘治朝留下来的内阁,虽然不善于撕逼,可是在这个时候,动作却是极快,除了敷衍巴图蒙克之外,又拟定了提供朵颜部粮食的计划,这朵颜部亦是蒙古部族,却早已归附了大明,现在朵颜部虽然也受了灾害,可是还未提出救援,朝廷就突然拨发了十万担粮去,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千金买骨。

蒙古诸部的饥荒即将来临,你要战,大明已做好了周全准备,与你战个痛快。

你要和,自然也由着你和,可是粮食一粒都不会给,什么人可以给呢,内附的朵颜卫就是榜样,这朵颜卫历来与朝廷休戚与共,大明所仰仗的朵颜三卫军马,亦是朵颜卫提供,屡次大明在对瓦剌和鞑靼的战争中,他们几乎充当了先锋的角色,而如今,朝廷就是要让蒙古诸部看看,若是诸部肯真心依附,朵颜卫就是榜样。(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六章:金帐卫(第五更)

在战略层面,叶春秋确实看到了内阁诸公们的精明之处,诸多的措施,显然是想要加大这一次对鞑靼部的伤害力度。

而这……却都在冠冕堂皇之下进行,甚至可能觉得过意不去,刘健居然还特意下了一道公文给了鸿胪寺。

里头的意思大致是,鞑靼汗北来,一定不习惯京师的气候和饮食,命鸿胪寺每日供奉羔羊一只,备好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