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部分 (第2/4页)

是谁敢质疑他的眼力?

于是许多人纷纷在私下揣测,既是现拜谒了吴先生,那么是不是在叶修撰心里,这吴先生便是第一大儒,第二自是张永了,最津津乐道于这件事的,自然是关乎二人的徒子徒孙,一个个卖力地为之宣传,生怕别人不知道似得,而这二人影响力本就大,门生故吏遍布京师,有他们抬轿子,那位叶修撰仿佛一夜之间便如同有了火眼金睛一般,简直就是公平、公正且有极具眼力劲的典范。

谁若是质疑一句,顿时便惹来一阵叫骂,这其实很好理解,恩师或者是师祖成为第一或者第二大儒,这是很长脸面的事,这对所有拜在他们门下的人都极有好处,你若是反对,就形同于侮辱自己师门,不揍你就算不错了,谁还跟你之乎者也来着。

自然,也是有人不满的,少不得嚷嚷几句,叶修撰怎么说什么就是什嚒了,他年纪轻轻的,何德何能,就因为拜访一下两位先生,就如何如何了?

这本来就是讲道理,可问题在于,牵涉到自身利益的人是不跟你讲道理的,于是乎,某些人便团伙作案,一干人一拥而上,砖头、板凳、口诛笔伐,队其大加挞伐。

(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八章:操碎了心(第三更)

在世人眼中,武人争斗会动手,但是读书人?

读书人撕逼,是很凶狠的。因为他不动你一根毫毛,却要诛你的心,而且还要引经据典,还要引证,要将你祖宗十八代的底细都挖出来,用无数‘论据’来证明你爷爷如何扒灰,你爹如何与后母私通,他不但要骂,而且还要编成诗词和戏曲,彻底把你批黑斗臭。

而一个本来只是随口一说的人,惹到的却是盘踞在京师里牵涉到利益的一群门生,这就糟糕了,众人一拥而上,骂得你娘都不认得你,少不得还要再来几句:“叶修撰是什么人,他乃是状元,他连这样识人的本事都没有?他的学问,谁不佩服?他敬重的先生,难道不该是冠绝京师?”

此时此刻,叶春秋俨然被吴行中和张永二人的徒子徒孙们捧为了权威,声势一时无两。

这其实也有道理,后世之中,这样的人也是不少,若是某官员突然推崇某教授,在这教授眼里,这位官员自然是慧眼如炬,简直就是难得的好官。若是这个时候,有人背后骂这官员瞎了眼睛,且不说该教授如何,这第一个跳出来,百分百是这教授的学生,你骂该官就是骂我老师,不和你拼命才怪,我家的教授名气大,自己将来行走于社会,口称曾拜入某某门下制艺,噢,第一大儒教出来的门生会差吗?

只是这时候,更多人不禁好奇了,明日叶修撰还会不会去拜谒第三位呢?

这确实是值得期待的事,而到了第三日,消息传来,叶修撰拜会的乃是周先生,居然是周先生……

顿时又是沸腾起来,这周先生德行高尚啊,他认为富贵子弟自有家学渊源,所以要教化,理应深入到贩夫走卒之中,而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他的弟子多是寒门出身,虽然声势远不及吴行中和张永,可是品德无可挑剔。

这时候,不少寒门子弟也开始鼓噪了起来,周先生第三,这是名副其实啊,这叶修撰,还真是有识人之明啊。

此时,已有不少人急了,那位张涛先生绝对该算是其中一个。

张涛作为京中出色的大儒之一,他的学问绝不在周先生之下,固然周先生的名声更好一些,在寒门子弟之中赞誉颇多,可是他张涛好歹也是成化年间的进士,致仕之后,致力于教书育人,他对叶春秋是不以为然的,可是现在外头风头大,大家都说这叶春秋有火眼金睛,端的是了不起,何况人家本来就出身高贵,帝师门下,高中状元,从县试到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场场都是第一,诗词也作得好,能耐是有的,而今这吴行中、张永、周先生都拜谒过了,若是不拜谒自己,这老脸搁不下啊。

他的门生也急,没法子,看着别人吹嘘难受,若是到了第四日、第五日拜谒的都是别人,自己的恩师岂不是要遭人耻笑?

可是呢,这个时候你还不能骂叶春秋瞎了眼睛,因为你这样一骂,只会自取其辱,为何?因为人家只会笑你,说叶修撰没来拜谒你,你就恼羞成怒,这保准是你恩师教你骂的吧,你家张先生还真是心胸狭隘啊,人家叶修撰只是心中自有自己的座次,噢,没有你恩师,你就骂,心眼就这样小吗?

外头现在是风言风语,闹得很大,张涛也有点儿急了,他怕自己的门生不够谨言慎行而闹出什么笑话,因而专门将一干门生叫到座下,狠狠地夸赞了叶春秋一通,他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