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 (第2/4页)

人口被努尔哈赤全数打包带走,有钱、有奴隶、有粮食,空白填补了,粮食保证了,矛盾缓和了。 但他留下的,是一片彻底的白地,是无数被抢走口粮而饿死的平民,是无数家破人亡的惨剧,痛苦、无助。 无论什么角度、什么立场、什么观点、什么利益、什么目的、什么动机、什么想法、什

么情感、什么理念、都应该承认一点,至少一点: 这是抢掠,是自私、无情、带给无数人痛苦的抢掠。 征服的荣光背后,是无数的悲泣与哀嚎——本人语 会战 努尔哈赤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至少我是这样认为。 作为一名没有进过私塾,没有上过军校,没有受过系统军事训练的游牧民族首领,努尔

哈赤懂得什么是战争,也懂得如何赢得战争。他的战役指挥水平,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抚顺、清河以及之后一系列战役中,他表现出了惊人的军事天赋,无论是判断对方动向,选择战机、还是玩阴耍诈,都可谓是无懈可击。 毫无疑问,他是这个时代昀杰出的军事将领——在那两个人尚未出现之前。 '1387' 但对明朝而言,这位十分优秀的军事家,只是一名十分恶劣的强盗。不仅恶劣,而且残忍。 清河、抚顺战役结束后,抢够杀完的努尔哈赤非但没有歉意,不打收条,还做了一件极其无耻的事情。 他挑选了三百名当地平民,在抚顺关前,杀死了二百九十九人,只留下了一个。

他割下了这个人的耳朵,并让他带回一封信,以说明自己无端杀戮的理由: “如果认为我做的不对,就约定时间作战!如果认为我做得对,你就送金银布帛吧,可

以息事宁人!” 绑匪见得多了,但先撕票再勒索的绑匪,倒还真是第一次见。 明朝不是南宋,没有送礼的习惯。他们的方针,向来是不向劫匪妥协,何况是撕了肉票

的劫匪。既然要打,那咱就打真格的。 万历四十七年(1619)三月,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明军集结完毕,向赫图阿拉发起进攻。 明军共分东、西、南、北四路,由四位总兵率领,统帅及进攻路线如下: 东路指挥刘綎,自朝鲜进攻。 西路指挥官杜松,自抚顺进攻。 北路指挥官马林,自开原进攻。 南路指挥官李如柏,自清河进攻。 进攻的目标只有一个,赫图阿拉。 以上四路明军,共计十二万人,系由各地抽调而来,而这四位指挥官,也都大有来头。 李如柏的身份昀高,他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的弟弟,但水平昀低,你要说他不会打

仗,比较冤枉,你要说他很会打仗,比较扯淡。 马林的父亲,是马芳,这个人之前没提过,但很厉害,厉害到他的儿子马林,本来是个

文人,都当上了总兵。至于马先生的作战水平,相信你已经清楚。 这两路的基本情况如此,就指挥官来看,实在没什么戏。 但另外两路,就完全不同了。 东路指挥官刘綎,也是老熟人了。使六十多斤的大儀,还“轮转如飞”,先打日本,后扫

西南,“万历三大征”打了两大征,让他指挥东路,可谓志在必得。 但四路军中,昀大的主力却并不是东路,昀猛的将领也并不是刘綎。这两大殊荣,都属于西路军,以及它的指挥官,杜松。 杜松,陕西榆林人,原任陕西参将,外号杜太师。

'1388' 前面提过,太师是朝廷的正一品职称,拿到这个头衔的,很少很少,除了张居正外,其

他获得者一般都是死人、追认。 但杜将军得到的这个头衔,确确实实是别人封的,只不过……不是朝廷。 他在镇守边界的时候,经常主动出击蒙古,极其生猛,前后共计百余战,无一败绩。蒙

古人被他打怕了,求饶又没用,听说明朝官员中太师昀大,所以就叫他太师。 而杜将军不但勇猛过人,长相也过人,因为他常年冲锋肉搏,所以身上脸上到处都是伤疤,面目极其狰狞,据说让人看着就不住地打哆嗦。 但这位刘綎都甘拜下风的猛人,这次前来上任,居然是带着镣铐来的,因为在不久之前,

他刚犯了错误。 杜松虽然很猛,却有个毛病:小心眼。 所谓小心眼,一般是生气跟别人过不去,可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杜松先生小心眼,总

是跟自己过不去。 比如之前,他曾经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