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2/4页)

洪松见状,连忙招呼项成贤和方应物离开,他知道今天肯定谈不成,不能再久留了。

出了院子,方应物抱怨道:“项老兄何必多言,你若不说话,说不定已经帮你谈下来了。”

项公子也醒悟到了,不住的唉声叹气。

三人继续向前走,到了巷子口,却远远看到三五个人堵在那里。当中一人方应物却是认识的,正是李提学身边的随员之一,前天曾经到过他那里,好像姓王,其余几个人都是衙门和县学里的杂役。

他们怎的在这里?方应物心里刚闪过一丝疑惑,便听到王书办对着他们喝道:“提学衙门在此督察!你们可是生员士子?速速报上名来,随我们走一遭!”

“坏了,大宗师虽然闭了院,但提学衙门还是有人来巡查了,我们撞个正着!那边只怕有人识得我们,瞒不过去。”洪松小声道。

项成贤却胸有成竹,“不妨,既然出来,我早有预备,只要不是大宗师亲自前来就没问题。”

便见他上前对王书办道:“这位先生请了,在下三人只是偶然路过,并未有违反学规之事。”

王书办嘿嘿笑道:“什么偶然路过,这巷子里面是什么,还用我明说么!我看你们就是挟妓恣娱!”

项成贤偷偷掏出一块碎银子,丢在地上,再次道:“我们确实是路过,还望明察。”

王书办便不再做声了,旁边杂役使了个眼色,示意三人赶快走。

项成贤、洪松、方应物正要离开时,王书办突然发现了躲在洪松背后的方应物,立刻抬手叫道:“慢!这不是方朋友么?”

方应物无可奈何,从洪公子背后现身。

王书办盯了方应物几眼,然后得意的笑道:“道试之前还敢留恋花街,简直玷污学风,理当严惩不贷!你们都随我去县学罢,禀报过大宗师后自有处分!”

本以为平安无事的洪、项二人目瞪口呆,方应物是个胥吏杀手没错,很是灭过县衙几个人,难道他不知不觉中,和提学衙门的书办也结下梁子了?

真是猪队友啊。。。。。。本来他们二人可以过关,却没料到被方应物拖累了。方小朋友是怎么长的脑子,没事去得罪提学衙门的人作甚!(未完待续。)

ps: 早晨在新书月票第一位置呆了两个小时,码完字一看变成第二了,求拉扯求推动,俺想重新回第一啊!继续奋力码字去。。。

第六十五章 不要心存侥幸!

洪松和项成贤不约而同的将方应物当成猪队友,不是没有道理的,就像刚才项公子为美色所惑,突然插嘴坏了方应物好不容易营造的谈价局面一般。

自从正统年间三杨辅政以来,成熟的文官体制渐渐形成,随之而来也带动了底层风气,特征就是各地士子渐渐“嚣张”。比如一个在本地有根基的生员,也许并不畏惧知县这样的父母官大老爷。

但是举人以下的士子或许敢顶撞知县甚至知府,却绝对不敢得罪提学官。因为提学官手里掌握着前程和功名。决定等次的岁试、确定乡试资格的科试、决定能否中举的乡试都不是开玩笑的。

秀才能否取得乡试资格、秀才能否升等或者降等、秀才能否出贡成为国子监监生,那都是要通过提学官,一般秀才谁敢得罪提学官?就连方应物虽然装山人高士,但对大宗师在礼节上也是足够周到的。

爱屋及乌,提学官不可得罪,那他身边的随员当然也是能不得罪就不得罪。

但现在洪、项二人算是看出来了,必然这方应物不知什么时候得罪了王书办,所以王书办发现方应物后,又重新把他们三个全部拦住了。

方童生也感到很倒霉。。。。。。前天提学官来到家里拜访时,为了抬举自己的气场,反击并踩了踩几个随员。

原想今后不会再有交集,根本不用在意他们这些小人物记仇不记仇,提学官又不能在淳安按临很久。

但人生莫测。谁能料到今天被两位朋友拉去喝花酒,出来就被督察学风的王书办堵上了?如果只是洪、项二人被抓。掏点银子也就过关了,但偏偏这王书办对自己有怨气。。。。。。

现在不是风气败坏的晚明。风纪问题真要处罚起来还挺麻烦的,而且在花街柳巷被抓现行这种事太羞耻,找人来说情也很没面子。

方应物叹口气,一时无法可想,只好决定以静制动,且看看王书办如何处理再作打算。便对王书办拱拱手道:“王先生说些什么,在下听不明白。”

王书办见方应物仍然装糊涂,嘿然一笑,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