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部分 (第1/4页)

因此,连尤氏对徐家人,都看不上眼,认为压根不成气候的。

反倒这个李家,看这个李老太太,好歹培养过李大同那样当过大官的儿子,在京师里见过世面的,算是个大户人家,不能过于小看。

如今,太白寺上的事儿,都算是办完了,娘家人也来了,自然是要下山去了,山下许多事情,早已等着主人家处理。

朱隶下了命令,让胡二哥先带着李家人下山,给李家人在城里找个落脚的地方住。李敏这才知道,李家人是昨天才到了燕都,然后,被自己老公直接带上了太白寺来。

李家人走后,尤氏是赶着回屋先换掉身上赫氏送她的那身晦气白衣。李敏则一路,和老公在寺庙里漫步。

太白寺内,其实风景极美。如果放在现代,绝对也评得上是5A级景区。只不过,自从上了山以来,很多事儿堆积在心头上,都没有机会好好欣赏美景。这会儿,山上的事儿办完了,快要下山了,这心里头仿佛才空出了个位置,可以欣赏下山上的风景。

不知不觉之中,李敏停住了步子,仰望起寺内一颗千年的古树。

古树在这个万物凋零的冬季里,没有随其他树木一样落叶纷飞,而是,满树的青绿,真是可谓佛祖的奇迹了。

朱隶早已在听见后面没有声音的时候,转回身来,陪着她仰看。

“王爷,你看,这个世上不是没有奇迹的。”

知道她这话是在安慰他,眼看慧光今天又吐了血。

“嗯。”他凝重的一声,心里并不宽松。

李敏思量着,自己能做的,最有把握的,当然还是自己身为大夫的那点技艺,于是道:“今日方丈病发,可见,病人的情绪调养很是重要。固然,方丈已经看开了个人的生死,但是不见得,能对寺庙里的事务放开。”

“王妃这话说的是。”他霍然抬起头来,好像对于她这句话,忽然眼前破开了一线曙光一样,皱紧的眉宇也随之松解开来。随之,他唤来底下随行的一个人,吩咐了几句什么。接着,好像意识到什么,问:“二少爷呢?”

“二少爷看着王爷王妃好像要说话,就走另一条路去了。”

说起来就是,朱理不想当大哥大嫂的电灯泡。

朱理带着自己的小厮,走了寺庙里的小道,脚步如飞,原因倒不是说避开大哥大嫂,而是,那群刚才从祖庙面前撤下来的贵妇人之中,有那几双眼睛一如既往像长了针一样追着他跑。

以前从不觉得,有女子暗恋自己会觉得麻烦的朱理,显然现在哪里有些不一样了。

这点感觉,后来,兰燕在给李敏帮着梳头的时候,说了。

知道兰燕梳头的手艺特别好,李敏有时候看尚姑姑和紫叶都忙不过来,干脆让兰燕帮着给她梳头。像现在,尚姑姑和紫叶在忙着收拾下山的东西了。兰燕当护卫的,张罗车马的事儿又有王爷的人在办,所以,得了空给李敏梳头。

边给主子扎麻花辫子,兰燕边说:“二少爷以前,都好像看不见女子的。”

可见朱理以前那个单纯的心思,完全像个和尚,完全的情窦未开。现在不一样了。朱理在乎起这些了,说明是情窦已经开了。不知道是哪个姑娘家,让朱理这个和尚开了情窦的。

对于这点,李敏想,那肯定是不难猜的。

果然,兰燕偷偷说起了自己师哥伏燕之前和她透漏过的事儿:“那个时候,八爷、十一爷、九爷,一块追着二少爷。二少爷那把箭,对准了十一爷射了出去,十一爷一头倒下以后,但是没有死。二少爷说,奴婢师哥听的很清楚,二少爷像是问为什么十一爷没有死。”

李敏听见这话,在兰燕脸上扫了一下。

兰燕连忙低下脑袋。

男女是不同,像情商这种东西,很显然,男人比女人最少要慢上好几年才开花。

兰燕都能看出来的事儿,只有她小叔朱理那个笨脑袋,到现在都自以为是。

可现在能怎么办?十一爷远在京师里。而且,十一爷是皇帝的女儿,不可能嫁给朱理的。反正,万历爷不会同意,她老公,不见得也会同意。

李敏把梳妆台上搁着的珠匣盖上,道:“不插簪子了,就这样吧。”

“哎?”兰燕一惊,这话是说李敏不想挽发髻了。

“戴着斗笠,谁也看不见。”

其实,李敏最烦的,就是古代里那些沉重的头饰了,戴在头上好像脑袋顶了个锅一样,偶尔扎着麻花辫子也好,清爽一些。

兰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