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2月18日,六十一岁的湖北人陆建瀛领着两千名标兵到达龙坪。太平军在老鼠峡将陆建瀛的前锋部队击溃,在江中斩杀翼长恩长。陆建瀛遇到逃回的残兵败将,听他们描述清军战败的惨状,随从们个个大惊失色。

1853年,咸丰三年(8)

江西巡抚张芾领兵防守九江,闻风丧胆,也率部撤走。太平军随后进占九江。

陆建瀛乘小船经过小孤山,不敢停留,经过安庆时,安徽巡抚蒋文庆邀他进城,他也没有留下,直接回到金陵,将芜湖和太平的驻军分别调驻安徽与江苏交界处的东西梁山,然后闭城防御。

2月24日,太平军攻占安庆,继续东进。陆建瀛部署在东西梁山的江南舢板和广式小艇,没能拦住太平军的船队。清军水师望风而逃,总兵陈胜元中炮身亡。

东部防线的清军如此不堪一击,清廷决定调张亮基到湖北统帅军队。清廷信任张亮基,显然是因为他在长沙把太平军阻截了两个多月之久。

张亮基知道,长沙保卫战的胜利,多亏有江忠源守在城外,并且为城防做了周密的谋划。他非常喜欢这个新宁人,于是奏请清廷让他带着江忠源一起赴任。江忠源带领四百名楚军前往。曾国藩本想留下江忠源在湖南帮办团练,未能如愿,便留下江忠源的弟弟江忠济与刘长佑和李辅朝,带领江忠源的余部一千人,驻扎长沙,听从曾国藩的调遣。

随张亮基一同前往湖北的,还有他十分倚重的师爷左宗棠。

江忠源在临行前,与曾国藩讨论长江和安徽的军事。他们认为,只有营造几百艘战船,才能取得水上的制胜权。这是湘军的两个统帅,第一次提出水师的建设。

太平军从武昌撤走刚十天,张亮基就到任了。他奏请将江忠源升任湖北按察使。左宗棠也于3月份抵达武昌。

当时,武昌居民所剩不到十分之一,官署和民舍,大半都被焚毁,街上尸体枕藉。张亮基代理湖广总督,骆秉章代理湖北巡抚,河南布政使严正基代理湖北布政使,江忠源兼任盐道,金云门代理武昌府知府,可谓人才济济。

所有公务,张亮基都交给左宗棠和江忠源办理。大家同心协力,遇事商量,有了决定,立即执行,扫除了官场积弊。江忠源和左宗棠大力修葺城郭,制造防守武器,开通商市,抚恤难民,惩治会党,缉拿在逃的起义军,筹办军粮。

江忠源接到报告:湖北有平民起事,崇阳的陈百斗,通城的刘立简,嘉鱼的熊开宇,手下兵力达到几千人。

4月份,楚军进攻通城。此地自从1839年钟人杰起事之后,潜伏着许多会党。由于湖北高官没有严厉镇压,留下了起义的火种。刘立简、罗经仁和何天进等人,发起抗粮运动。他们认为官府忙于恢复武昌,无力派兵镇压。不料张亮基派来了江忠源所部四百名楚勇和三百多名开化勇与泸溪勇。

当时,嘉鱼和蒲圻都有民众响应起义,江忠源只得将开化勇和泸溪勇分派到嘉鱼和蒲圻,自己率领楚勇,直攻通城麦园的起义军根据地。楚军一战,便抓获刘立简,处以磔刑。接着进军葛家坪,五天打了六仗,斩杀四百多名起义军。

江忠源正要传令深入,忽然得到报告:崇阳义军首领陈北斗集结一千多兵力,与通城何天进的起义军联手,袭击桂口及通城的下畈,并要趁机袭取通城。熊开宇和梁一举的嘉鱼起义军,又与何天进部会合,军力重振。江忠源只得回师通城,抵抗起义军的攻击。

张亮基和左宗棠认为,崇阳和通城的起义军日益增多,嘉鱼和蒲圻的会党又在准备发难,而江忠源手下只有四百名楚勇,如果分兵,更加单薄,便命令代理湖南巡抚潘铎和曾国藩,预调江忠济、刘长佑和李辅朝所部楚勇,前来湖北。江忠源也写信给曾国藩,请求派兵增援。

嘉鱼、蒲圻和通城,毗连湖南,曾国藩担心影响到本省的安定,便派江忠济和刘长佑率部前去协助镇压,也算是为张亮基贡献一点力量。

几天后,江忠济率领五百人赶到。恰遇崇阳起义军回到桂口扎营,江忠济命令部队隐蔽前进,发起突袭,一战大捷,斩杀陈北斗和十一名骑马的首领,又打败何天进等部,烧毁起义军军营,斩杀义军几百人。

江忠源得知崇阳起义军已被打败,通城的起义军一定感到孤立,便拔营攻入山中。起义军顽强抵抗,几万名起义军将楚军重重包围。

江忠源拍着三弟的肩膀说:“今天只有靠你来破贼了!”

话音未落,江忠济挥舞双刀,大喊出阵,部队随他冲杀。江忠源击鼓助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