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部分 (第1/4页)
诱饵。
“报告司令官,天际红外预警系统传来信息,中共发射了8枚DF-21,推算的弹道落点是特混舰队的航母,现在宙斯盾系统已经接管了监视。”参谋的报告引起了轰动。
“难道中共真的研制出攻击航母的弹道导弹了?”梅里斯疑惑地想道。
美军的航母绝对是最有价值的目标,世界上各强国军方都在研究对付的办法。关于中共研究以弹道导弹打击航母的情报由来已久,以DF-21为例,它的重返大气层时的速度超过了8马赫,宙斯盾控制的“标准-II”导弹也无法拦截,其战斗部比“白蛉”至少大2倍,威力当然大得多。作为中程导弹它在空中的飞行时间约为15-20分钟,航母在弹射/接收舰载机时航线和航速极有规律,航母又属超大型目标,在30多年前,美军研制的潘兴-II战术弹道导弹就把园概率误差提升到了25米。假如DF-21能达到这一水平,很有可能被用来攻击航母。现在中共的侦察卫星接收到变轨的指令后,正在密集地扫描这一区域,特混舰队的3艘航母正在全速由西向东航行,准备尽快返回原来的弹射航线的起点,卫星能让中共指挥部掌握这一动向。
我们来看一下射程为1800千米的潘兴-II导弹的末制导:导弹射程的中段大部分在大气层外,最大高度300千米,最大速度12马赫,此后,导弹开始俯冲准备实施攻击。导弹下降到预定高度后自动转入末段飞行,这时地形匹配制导系统开始工作。大约距地面15千米高度时,导弹上的雷达天线发出的波束以每秒2转的速度,不停地对目标区扫描,取得目标区图象,并与预先储存在弹载电脑中的图象进行比较,由此确定位置的误差,及时修正航线。这种比较和修正的过程,在末段飞行中要进行多次,大约在距地面900米时自动结束,弹头即能携带1。5吨的有效载荷准确地冲向目标。
“导弹高度6万米,已进入末制导段。解算的弹道末端大致指向‘罗斯福’号航母、‘里奇菲尔德’号两栖舰巡洋舰。他们爆破第2级运载火箭作诱饵,难以精确测定其弹道。”
舰队的参谋长奥斯克林少将感到震惊,那可是战略核武器的突防手段,中共居然用到战术导弹上来了。这里略微作点介绍:一般的洲际导弹以三级火箭推进,第3级火箭把弹头加速到最终速度后即与弹头分离。然后两者沿既定的弹道作无动力飞行,当然弹头上有复杂的中段和末段制导装置来校正偏差,还有姿态控制装置来保持其飞行姿态。后来,面对敌方的反导系统的威胁,攻击方就要研制各种突防的措施。最先研制成功的就是以第3级运载火箭作诱饵:当它与弹头分离后,以爆炸螺栓等微爆破技术把它分离成4-5块大的碎块和许许多多小的碎片,在几百公里的高空空气阻力几乎为零,它们伴随着弹头飞行,在敌方反导系统的预警雷达屏幕上形成了一条上百千米长的目标云。即使以当年的设想用带核弹头的反弹道导弹来拦截也极为困难。那些轻诱饵在下降到6万米高度后会被稀薄的大气层阻挡,而重诱饵要到4万米高度才会被大气层分离出来,然后在底层大气层中烧毁。此时弹头则以20马赫以上的速度不可阻挡地落在目标上。
在中段拦截是几乎不可能的,任何一个小碎片的雷达反射截面都比略加隐形处理的弹头大得多。超远程预警雷达根本无法找到弹头。而在末段,则反导系统的反应时间实在太短了,用核弹头来拦截则会污染自己的国土。所以美军试图在敌方洲际导弹的主动段加以拦截,那又是难题,中国和俄国的国土辽阔,如果在自己国家的中部发射导弹,美军就只能到太空中去搞主动段拦截了。那就是“星球大战”的目标,可惜这仅仅是个梦幻。
参谋长只得命令宙斯盾系统全力来对付这迫在眉睫的危险。
“导弹高度4万米,轻诱饵已消除。目标群的弹道末端在‘罗斯福’号、‘尼米兹’号和‘企业’号所在区域,有目标在作末端机动,仍在跟踪解算它们的弹道…”
梅里斯中将心想,中共的口气不小啊。他为自己有幸看到宙斯盾与大名鼎鼎的DF-21的决斗而高兴,他对宙斯盾极有信心。一旦证实了宙斯盾能拦截DF-21,那么海军在***和NMD系统中的地位就更稳固了。
“报告参谋长,我们发现末端机动的导弹是奔我们预警机来的,它们的高度只有3万米不到了…”E-3预警机指挥官德鲁斯中校的惊呼打断了中将的遐思。
就在宙斯盾的巨型电脑在辛勤解算那些目标的轨迹时,还是不承担反导任务的预警机的指挥官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