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 (第1/4页)

枞肌⒌壤胱臃⒌纭⒌绱臫VC装置。原来4个喷管都要能在基础位置下转89。5度,通过喷口操纵系统和油门的控制来改变推力大小和方向,为飞机提供垂直起落,过渡飞行和正常飞行所需的升力和推力。现在电磁TVC可提供7度的偏流,装置只要能下转82。5度即可,推力提高了10%,效率提高了12%,还大幅度提高了机动性。

经此改造后JH——8的样机,性能比AV——8C又上升一大截:

WS——14比飞马104,推力提高到11500公斤,最大垂直起飞重量达到10吨,最大起飞重量则为12。5吨,最大外挂为4。5吨。作战半径更是提升到580公里。我国聘请的英国专家试飞了JH——8后,认为这是“海鹞”系列战机的革命性的进步。减重的数量积累到这个程度,“海鹞”算是真正有了强劲的战斗力。它们甚至在商船上都可以起降呢,对海军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陆基的战机也在提升性能,最有威力的是发动机的改进。自从钨基高温合金得以实用化后,新的发动机都改用了新的燃烧室、高温涡轮和喷管,大幅度地延长了发动机的寿命,并彻底摆脱了高温涡轮对俄国的依赖。现有的发动机有不少提前大修更换了这些部件。

不过空军装备的另一杰出成就是DS——2电动压气涡扇发动机。

DS——2发动机

不出美国人所料,“红蜂鸟”歼——12M的DS——1发动机是一款原理试验型的发动机,是为更大型的发动机打基础的,只是没有想到DS——1本身就取得了如此成就。DS——2绝对不是DS——1的简单放大,它的核心是电动压气机,1台1万千瓦的双转子变频电动机,7千千瓦的低速转子运转风扇和低压级转子,3千千瓦高速转子驱动高压级转子,当战机低速飞行时,空气的压缩比仅为19。5,因此燃烧室的空气流量不足以让发动机发出最大功率,战机加速后进入进气口的空气的动压帮助了电动机,电机只要提高转速,功率并不增加,在超音速飞行时,压气机可以把压缩比提高到23,功率当然可以猛增。那么就没有问题了吗?在低速飞行时本来就要减油门,降功率的;在高超音速飞行时需要发动机提供巨大的功率,它就能输出高功率。

问题是起飞时,或者刚完成“眼镜蛇”动作时,战机已经处于失速状态,极需要发动机提供强大的功率,但是DS——2并不能满足要求。加大电动机功率是不可取的,不但重量要增加,而且体积也不能忍受,况且大多数时间不需要这么大功率。战机需要的是强大的爆发力。

研制人员借用米格——25的“喷甲醇加力”的技术,简要的原理是:在起飞或低速飞行时压气机的最后一级的气室中,空气被压缩到19。5倍,温度猛增到500摄氏度,如果在高速飞行时被压缩到23倍的话,温度更会猛增到600度,自然大幅度降低了空气的密度。此时向气室喷入一定量的甲醇,甲醇蒸发时会吸收巨大的热量,对压缩空气降温,这就提高了压气机的效率,提高了末级压缩空气的密度,增加通过燃烧室的空气的流量。以往喷气机在高海拔机场或热带机场起飞时也经常采用“喷水加力”的办法,不过甲醇在空中或高寒的高原上不容易结冰,而且自身也是燃料,在燃烧室燃烧时能产生热量,它的蒸发速度也比水快。

我国专家在应用时有了创新:用半导体制冷机把甲醇冷却到——30度,加强冷却空气的效果;把压气机最后二级的导向叶片采用热管技术冷却,叠层半导体冷却面紧贴这些热管,散热翼片则正好在外函道中,吸收的热量被流过外函道的气流带走。好在这些装置都没有运动部件,增加的维护量很少。DS——2在必要时也可以有爆发力了。

由于这款发动机与歼——11系列的AL——31F、AL——37FU发动机的外形差别太大,难于置换它们。DS——2将装备在歼——8Z和歼——7Z战机上。

歼——8Z

这是对歼——8大改造的新型战机,仍然突出其高空、高速性能,这一点在对印度和越南的作战中都证明是极为重要的。否则我军就没有战机能克制米格——31了。改造后机身加粗,大幅度增加了机内燃油的容量,而且头锥的直径达到1。1米,可以安装大功率的QXL——09X曲面相控阵雷达。

并首次在重型战机上如同歼——17一般在下腹部有2个发射孔,内置2枚近程空空导弹采用燃气弹射的方式发射,比起F——22必须打开弹舱门来发射导弹可要快得多了。整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