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2/4页)

士骁勇,济州两载之间与东瀛夷人前后共战百场,大战十余次之多,然我大唐仗陛下天佑,几番连胜。我大帝国海岸绵延,夷人暂退后实力无大损,图后势,屡屡犯边无迹可寻,唯有以身为饵,诱之一战,故殚精竭虑策划一计以安帝国,但此计若是为外人得晓则数十万帝国水军将尽葬大海,故而隐瞒不报,望陛下恕罪。”

韩通文越发佩服裴行俭的举动,夷人帝国狡诈多端韩通文早有见识,几番大战失败之后夷人帝国的实力并没有损失太多,战场上失败后便退入大海,重新寻找机会,伺机而动。六月初,裴行俭率大唐所有水军尽出济州,浩浩荡荡,茫茫大海之上并不是所有的海路都可以走,开辟航路是非常困难的事,每一条路都是无数人用性命换来,稍有走错就会是大难。大海之上海岛无数,有些海岛之上有不少奇珍异宝以及海盗,在从夷人帝国到大唐帝国之间一条最安全的的海路中,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岛名叫黄牙岛,这岛非常荒凉,但是裴行俭却选择了这样的地方进行大战。夷人帝国拥有五大帝国中最强的水军,自然不会放开这么好的机会,欣喜若狂的调集大军来剿灭裴行俭。

“身诱夷人帝国水军精锐,血战于黄牙海岛,黄牙海岛粮草不足,十万将士皆以树皮草根为食。海战一连三月,黄牙岛再无可入腹之物,幸甚至哉,我大唐将士有破釜沉舟之勇,有玉石俱焚之志,有同归于尽之悍勇,上下齐心,皆愿以吾等之血肉之躯浇筑帝国万世不朽之基业。鏖战三月,终大败夷人水军,此一战可保我大唐十年不在受扰于东瀛。然三十万将士,十六万余葬身海底,血染黄牙,苍天泣血,大地哀鸣,微臣之副将沙鸿,身中流矢无数,带伤奋战至死,死后微臣从副将肉体之内,剜出箭头半斗,其身体早已残缺不堪!”

韩通文也心里发酸,甚至有老儒当众嚎啕大哭,虽然远离战场,但是从这信中就知道战争有多残酷。

“三国攻唐又如何,我大唐依旧傲然矗立,不坠百年声威!我大唐有此铁甲,何其幸也,我大唐我裴行俭,何其幸也,我大唐有沙鸿。。。。何其幸也”李治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

“微臣,贺大唐万年,贺陛下万年”

“微臣贺大唐万年,陛下万年。。。。”

朝堂之上,庙堂之内,声浪滚滚而来,李治伸开双臂拥抱着所有的欢呼“朕,要在济州立沙鸿之遗像,封其为二等柱国将军,荫三代”

这一次的封赏虽然非常的大,甚至远超沙鸿所立的功劳,但是这算是大唐最危难时刻里第一场胜利,而且沙鸿已死,也没有人在计较这些来给正在兴头上皇帝添堵。

“允裴行俭班师回朝,留副将程务挺镇守边境,暂代裴行俭职务”

“程务挺?”韩通文感觉这个名字似乎有些熟悉。

“启禀陛下,长安城万民来朝,齐聚在皇宫之外”大殿外的黄门前来禀报

李治一听更是开怀

“百姓愿与陛下同庆这,足以证明陛下您乃是千古明君,不输高祖太宗啊”武后最了解李治心中的想法

“陛下千古明君,不输高祖太宗”朝臣齐贺,就连晋太炎也松了一口气,帝国的危难算是解除了,就算吹嘘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皇后,你是朕的贤内助啊,且随朕一同前往,与万民同乐”

“是”武后扶着皇帝,率领重臣一同出离了太极殿,来到了朱雀门的城门之上

胜利引爆的大唐民众的热情,甚至有长安百姓自发走入皇城之下,着盛装,载歌载舞,队伍越发庞大,足足有几十万人,齐喝陛下王岁大唐万岁。

“参见陛下,参见皇后”百姓山呼万岁,李治也能感受到长安城百姓那种激动的心情,当场便决定设宴太极殿,邀请长安最年迈的老者与文武百官共享盛世。

之后的几日最火爆的消息莫过于西州战事的胜利,一场持续两年的焦灼的大战终于以大唐的获胜而告终。韩通文在离开战场时,大唐三面正作战,形势不容乐观,原本忠武大将杜忠统帅大夏金龙军在战场之上与尉迟玄统帅的玄甲军连番恶战,而且杜忠借着实力强横占据着上风。杜言也率领的红楼高手也与武空率领的武殿大战,但是三月前突然传出正值壮年的夏皇莫名其妙病重生死一线的消息,大夏朝堂动荡不安,甚至境内出现了一些地方军队割据的势力,金龙军军心不稳,尉迟玄选择主动出击,大破名将杜忠的金龙军,而杜忠也并未在西州多呆与大唐多做争执,反而率军折返回大夏,以风雷之势迅速席卷整个大夏,意图平定了内患,但是缺乏了杜忠和金龙军的大夏与大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