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2/4页)

出同样的结论。这说明,方雪所掌握的鉴定知识,远远超过了她现在水平。脑袋里没点东西,想胡乱猜测都不容易!

东海博物馆苏晓茹也是去过的,但她对里面那些馆藏品的了解程度,肯定是远远不及方雪的。苏晓茹不像方雪这样,能耐得住xìng子,沉下心来。选择到博物馆做研究工作,安稳平静倒是有了,可也要做好一辈子清贫寂寞的准备。

方雪问他“周夏你的看法呢!”

周夏回答说“方雪你刚刚一番话,真是说到我心里去了。我也认为,这是朱耷的作品。而且据我观察,这应该是他年轻时候的作品,说不定就是在明朝灭亡那年。那时候他的画技没有达到巅峰稍嫌青涩,无法驾取这太过深厚沉重的感情,无以为继,加上心情激荡,创作到一半就停了下来。可正如这幅画所想要表达出来那种抑郁悲怆的思想感情,在这时候,就已经在他心中成形,对他以后的绘画生涯,乃至整个人生的生活态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朱耷的画,又对后世整个画坛,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不管大家对他推崇也好,不屑也罢,朱耷始终都是一代宗师。”

第七十八章柳老爷子的邀请

但凡做古玩文物鉴定的,谁都不敢把话说得太满,那种拍着胸脯,

签下自己名字发放证书,赌咒发誓说是真品云云的,大都是不负责任的砖家干出来的好事。像名噪一时的“金缕衣”丑闻,不就是经所谓故宫博物院的专家鉴定为汉代金缕衣,然后出来招摇撞骗的吗?

方雪和苏晓茹都不是砖家,所以,都不敢打包票,说这就一定是朱耷的作品。话语里,都留了些余地,用猜测,可能这样的词语比较多。

周夏倒是敢肯定这是明朝灭亡那年的作品,但作者,究竟是不是朱耷,他还是不敢百分百确定。他所拥有的考古鉴定系统,现在只鉴定jīng准的年代,但对这叫什么作品,作者是谁之类的问题,一概不予回答。

苏晓茹也对周夏说”“如果这真是朱耷的作品,那师兄你可就发达啦!到时候可得请我们吃大餐才行,我和方雪卑姐可是为你的鉴定出了一份力的。”

周夏回答说”“如果真是朱耷的作品,不用你提,我都会请你这“好吃嘴,吃大餐的。只是,该如何证明,这是朱耷的真迹,而不是同时代其他人的作品?或者,根本就是后人学着朱耷的涂鸦之作。”

面对这可以说是整个古玩文物鉴定界的尴尬之处,苏晓茹连忙摊摊手“这你就别问我了!方雪师姐或许有办法。”

方雪目光倒没躲闪,只实话实说”“现在鉴定书画作品,大都还是靠经验鉴定。或许,我们应该从更多方面去做鉴定。比如这纸和墨的材质,究竟是属于哪个年代的。不同年代的纸和墨”都应该有细微的差别。但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找到确认是每个年代的纸墨,建立起jīng准的数据库来。这需要收集足够多的真品,以方便做对比,再结合现代高科技手段做检测。或许”能够真正鉴定出来。”

苏晓茹听了只觉得头大,周夏却很认同,并说”“这世上本来就没有容易的事情,方雪说的这方法,倒是可行,只是难度非常大。那些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其实也差不多是用这样的方法在做鉴定,他们见过的真品多,可以对比分析的条件也就越好。所以”鉴定起来,会更人觉得信服。”

苏晓茹道”“那在没有足够的真品之前,就没办法证明它是真迹了?”

周夏笑道”“其实不证明也行”只要有人相信就成,比如,我就觉得,我淘回来的这件画稿,是朱耷的作品,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苏晓茹说”“娶大家都像你这样想就好了,或者,退一步说,有买家肯相信这是朱耷的作品就成。那时候,周夏师兄你舍得出手吗?”

周夏说”“得视情况而定。”

苏晓茹嘿嘿直笑“师兄刚还说是无价之宝,我觉得,其实是看价格出得到位不到位吧!”

“小师妹,有些话说穿了就没什么意思。”周夏看方雪一直没插话,也就对她说“方雪,不好意思啊,耽误了你这么久的时间。”

方雪平静地回答道”“不会,这对我来说,也是不错的学习机会。

平时难得见到这样的作品。”

周夏正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口袋里的手机响了,他连忙向两人道歉“不好意思,接个电话,你们先聊。”

两人都说好,苏晓茹还说正想和方雪师姐好好亲近之类的话。

周夏就去图书馆的角落接电话”好在这边一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