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1/4页)

“这不正说的两人此情此景吗?

全诗记录完毕,她眼中氤氲,放下毛笔,用衣袖轻轻左右擦试下眼角对杨耀宗施了一礼道:”太孙太傅果然大才,咏的这首七夕诗,将小女子感动的潸然泪下。

刚才那些非议杨耀宗的人品着杨耀宗所做的诗,却都没了嘲讽杨耀宗的心思。

平静片刻,杨耀宗平平淡淡道:“此诗算不得上佳,也不敢说拿这首诗便让在座之位不敢再写这七夕之诗。杨某倒是突然想到一首词,只怕在座之位真的不敢听了。”

“杨大人,你且快快吟来。老夫即使以后再不做这七夕诗词,也要听听你所做的七夕词。”却是戴源戴老激动的说话

了。戴老听杨耀宗所言那诗,虽算不得绝佳,但也是实属难得的佳作。心中也在构思诗词,他无甚爱好,却偏爱诗词。听到杨耀宗还有一词做。便有些心急的想听听杨耀宗所作的词。

杨耀宗对这位有几分仙风道骨的老者施了一礼道态度谦恭的道:“小子不敢在老先生面前显弄,不过既然老先生想听,那小子便吟上一吟也无妨。”

第四十四章七夕诗会(五)

杨耀宗注视着音如歆充满惊讶与爱慕的美眸,拱手施了一礼。嘴角迷人的上扬,自信的道:“还要再麻烦音小姐记录。”

在座之人还沉浸在第一首诗的意境之中,听闻杨耀宗又要吟一首词。都很惊讶的看着杨耀宗。第一首诗的做出,在座之人便已无人再敢非议杨耀宗无甚才华。此时他却还要再做一首,甚至自称比第一首还要好。无不让在座之人更感到惊讶。

尤其是慕清涵。她神色复杂的盯着杨耀宗。心道难道以前都是自己误会他了,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真有此般大才,那情忆倒是也觅得一位难得的佳婿。只是情忆她却。。。唉!慕清涵是南宫情忆最好的朋友,她是知道南宫情忆结婚当日其实是可以留下来的。可南宫情忆却选择了随军出征,的确是有存心逃避杨耀宗的心思。可若南宫情忆看到如今与往日截然不同的杨耀宗时,她又会有怎样的感触呢?

杨耀宗目光深邃的对着音如歆的美眸,音如歆深切的感受着杨耀宗的浓浓爱意,心中暖意升腾,贝齿紧咬着樱唇抑制着自己内心的激动。

杨耀宗记起与音如歆从相识到相知到相爱,虽然仅有几面的相会,却仿若是早已注定的缘分。音如歆给她的浓浓爱意,让他在这个时代不在感到孤独,觉得在这个时代,心有了一个归宿。但两个人却又都是可怜的人。她有她难言的不得不做的使命,杨耀宗心中也有难以向人诉说的事情。尽管这样两人的心却还能紧紧的融在一起。准确是说是纠缠在一起。

杨耀宗今日见到音如歆时,尤其发现她坐在大世子身旁时,虽然他已有会在此处见到音如歆的心里准备。可是当在此真的见到音如歆时,他的心却猛然的有撕裂般的疼痛。他为了掩饰自己,他不敢再去看音如歆。也正是此刻他才发觉自己是如此的深爱音如歆。音如歆的一颦一笑,一嗔一怒都刻在了他的心中。这个可爱又可恨的女人深深的走进了他的心里。

他记起两人在音如歆的小院中,在厅堂,在凉亭中,在石阶上,在绣楼中谈笑风生,互诉衷情。而且一直以来都是音如歆对他主动示爱。让自己沉浸在她的浓浓爱意中。直到刚才在王府后院他不在掩饰自己对音如歆的思念爱恋。

杨耀宗对音如歆温馨的展颜一笑。然后缓缓踱步向门外行去。倚在门边仰望星空。声音不大,极富磁性:

“鹊桥仙。纤云弄巧”

除音如歆颤抖的拿着笔在记录外,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杨耀宗身上,看着杨耀宗仰望星空的背影。口中低声重复着杨耀宗所吟的词。“鹊桥仙。纤云弄巧”

杨耀宗缓缓的将词铺开:“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比之前诗作盈盈一水间,把近在咫尺的距离变得深远了。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暗渡“二字也正点”七夕“题意。

所有人感受着杨耀宗所创造的意境中,似都在切身感受着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情人间浓浓的相思之情,沉重的相思之苦。

杨耀宗沉思了一会,又缓缓的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整词吟完,大厅中除了静还是静。音如歆颤抖着勉强将词写完。双手杵在桌子上撑住身体,贝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