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部分 (第1/4页)
不信二字出口,云叶尊者脸上的笑意凝固,渐渐退去。荒未央心中也是喟然一叹,莲华尊号称不染,果然是心明非常。事实上而言,也唯有心明才能做到不染。莲华尊这“不信”二字,并不是简单地说金刚神不相信佛祖,或者不遵从佛祖,其中的意思倒更接近做自己。
何为信?人间之人尚且谈言而有信,对修行人而言更是直接,那就是所行即我。我之所行即是我,这就是信。所以一言一行都不可苟且,因为那就是我。荒未央听见的是这两个字,但心中联想起的却是陆正曾经转述给他的八个字,出自日月庐的李先生,就是言无遮言,行无疑行,其实这八个字就是对“信”最好的注解。
人间之人不修行,不得自返,往往有躁动之乱。常常会否认自己之言行,甚至悔恨自己的之言行,就是无信,因为其言行与己之身心相违。其实这有些类似身心相合的境界,只不过修行到了金刚神这样的境界,所面对的已经不是身心的问题,而是己之所行落于天地之间、万物之中。莲华尊指出金刚神不信,并不是说他不可以怀疑佛,而在于他将这一部分遮掩了起来,并不表现,这就是不信,这才是问题。
人不会无疑,存其疑而求专执之信,是为诓欺,修行人不为。存疑而不现,即为欺信。
莲华尊说出这句后,金刚神沉默良久,眼中神光闪烁,似有风云变化,而原本被他逼出三丈之外的极寒之气,不知何时居然已经欺入他两丈之外。金刚神察觉这一点,微微一惊,双眼一眨,极寒之气被急速逼退,随之又传来金刚神的声音:“莲尊说老僧不信,不知是从何处见得……老僧向来……”
“金刚神可答本尊一问吗?”云叶尊者还没说完,莲华尊突然开口打断了他。
金刚神一愣,显然也有些愕然,没想到莲华尊会主动问他,于是道:“莲尊但问无妨,老僧知无不言。”
莲华尊点点头,露出满意之色,问道:“本尊只想问金刚神,身在佛门,心有何愿?”(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 当初金身曾出血
佛门修行与道门不同,许多法门会侧重心念力的修炼。甚至不妨夸张的说,几乎佛门一切神通法术就是以心念力的修炼为根本的。无论是各种各样的密咒,又或者是禅定、观想、手印乃至其他种种大神通都是需要建立在强大的心念力之上的。而修炼有成的心念之力,又可相应转化为愿力、慧力、方便力、诸行力、神变力、菩提力乃至转法轮力。
所谓愿力,乃由心念力成就,在佛门又被称为本愿大力,或者大愿命业力。是佛门相对道门十分不同的修行之道,是佛门弟子在修行之中的起心发愿所生,随着心念力日益成就而成就之力。在佛门弟子之中,每个弟子进入佛门修行的因缘各异,皆有不同,自有每一山的法座以慧眼勘验,选择相应的适合的修持法门修行。而相同的一点是,所有的佛门弟子入门一年之后都要经历一场问难,内容涉及非常之多,其中有一条便是会询问弟子,是否有愿。
愿,简单而言,便是目的,便是想要做到的事情。佛门弟子入佛门修行一年,已对佛祖所教有所了解。这时候问愿,便是问弟子修行之目的,也就是将此修行将成何事。修行之目的不就是求长生解脱之道吗?为什么还要问愿呢?这就是跟佛祖所教有关了。
佛门修行之号称慈悲之行,慈者生一切善,悲者拔一切苦,慈悲与众生同。也就是说光是自己得解脱还不够,要众生一样能得解脱,即愿一切众生皆能成佛。这就是佛祖的大愿,这个愿心,就是佛祖为什么会留下三十二相化身诀,在天地之间留下佛门传承的发端。
所以佛门之中的至高的发愿,就是和佛祖一样,发愿度化众生。当然也有弟子认为自己做不到那样的大愿,于是退而求其次发下其他的大愿。比如有愿能以自身光明,照耀天地,能够为众生破去黑暗;也有愿能够自己能够修成某种神通,能够为众生解除某种苦难;也愿自己能够成就辩才。将佛祖所领悟的一切境界玄妙解说给世人听闻,让他们心生愉悦等等。
总之佛门弟子发愿有大有小,大至于以深心功德恩泽众生,小至自己一身成就能够回向众生。许多佛门弟子发愿稀奇古怪,总之什么都有。不过归根结底。愿力却是以心念力成就为根本的,若是心念力不成,则愿力亦难成就,只会堕落成为空愿。所以在佛门之中,刚刚入门的弟子只是被询问是否有愿罢了,而真正要发大愿却是要到知命境成就之后。那时心念力修行已有大成就,已能圆满化愿。
佛门弟子为什么要化愿,其实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