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鲁恩纵身由廊外绕过钉着砍刀的廊柱,到了过廊的前一个间隔。身形下落的刹那,他的右手一把抓住那个间隔的上檐花格框,将自己身体悬吊在空中。

是的,他用的是右手。是因为他的身体面朝过廊里侧,身体绕过廊柱后,侧身向前跃出只能用右手抓住花框悬吊,那只破“无影三重罩”时受伤脱臼的右手。

右手抓住,身体吊住,侧向前纵,于是身体旋转摆起。“嘎嘣”,这是骨骼转动复位的声音。鲁恩发出一声简短的惨叫,松开右手,身体正好摆回,如同一个大米袋重重地横砸在他刚刚绕过的廊柱上面,整个过廊被撞得一阵抖动。

拦阻的高手跃起击空,便收势停身,稳稳地站在了过廊的栏座上。他稍稍侧身,正好看到鲁恩摔落在地。高手刚才一直在暗处看着鲁恩破坎杀扣,鲁恩身体哪里受伤、哪里是弱点,他都非常清楚。所以一眼就看出他如此的狼狈和痛苦是由于慌乱无措中用了受伤的手,于是他在期待鲁恩由于慌乱无措再出昏招,让自己轻松将他扔出过廊。

鲁恩面部表情极度痛苦,他腿脚艰难地站起,速度虽然不慢,但能看出,疼痛让他的动作变形得很严重,刚一站起,左手就以单掌剑形,对着栏座上的高手腹部直击过去。

按理说,鲁恩目前最合理的做法应该是继续往过廊前段躲避,调整好状态再坚持在过廊里缠斗,可是他竟然在摔得晕头转向的时候反向高手进攻。这正合高手所愿,他双手将鲁恩左手一个缠绕,再使个双鞭提甩,鲁恩的身体便直飞出过廊,身后带起一溜儿飞起的血珠。

像鲁恩这样在战场拼死血斗过的士兵,越是劣境,越是绝处,头脑就越是清醒。他跃出时就已经算好右手抓握的角度,借助身体吊起后扭摆之力,瞬间已将他脱臼的手腕复了位。身体重重摔出撞在廊柱上,是用这样的方法震动那钉着砍刀的廊柱,松松廊柱咬住砍刀的力量。

鲁恩单掌击出,正遂高手所愿;高手交他提甩而出,正遂鲁恩所愿。身体飞出同时,鲁恩的右手已经坚定地握住了自己那把乌青厚背砍刀,并轻巧地将它从廊柱上拖出。刀已在手,他没有劈,没有剁,没有砍,只是借着高手将他抛甩出的力量,将砍刀刃口轻轻在高手的项颈边带过。

高手到死都没明白鲁恩的右手什么时候又能握刀了,也没明白他的右手什么时候有刀了。他们两个是一起摔出过廊的,高手虽然摔出去没有多远,但他再也没有站起来的机会了。而远远摔出的鲁恩立刻一个翻滚重新站起,返身冲跃入画舫过廊,鲁盛义紧随其后,两人一同冲到了小楼的门前。

鲁恩经过过廊时,顺手将地上的背筐拎在手上。他没在观明阁前停留,而是从沿水栏道直接走到小楼的前面,站在石头平台上面,警惕地环视着周围的一切,特别是那怪物跃入的墨绿池水。

鲁盛义衔住刻刀,双手食指迅速扭动,解开了小门上的“狗尾双蝠扣”,然后轻轻一推,小门悄无声息地打开。看来这门是经常开合的,要不然那门枢不会摩擦得如此光滑。此时鲁盛义与鲁恩形成了一前一后、一内一外相呼应的状态。

鲁盛义打开小楼门后,没有马上进到屋里,而是从木提箱里拿出一个圆球,轻轻地放在地上。这是一只鲁家“定基”一工用的“循坡球”,是瓷土烧制,外圆中空的,球的里面灌有水银。这球放在地面上,会随着地面肉眼看不出的坡度滚动。

“循坡球”在陈旧的木板地面上缓缓滚动着,从靠门这一侧的墙壁边一直滚到屋子中间的太师椅边。鲁盛义心中判断,这样的一个滚动痕迹不是坎相,而应该是经常有人从门口走到太师椅那里,这样才会出现这样一个被踩陷和磨损的轨迹。

坎面是不会有人经常踩的,除非是人为地将它做得低陷下去,那就是坎子行里所谓的“金钩倒挂”,也有叫“请君入瓮坎”的。

鲁盛义很小心地蹲下看了看木板地面,这木板地面已经非常陈旧,而且是真正天长日久才会造成的陈旧,不是做出来的,可以排除“金钩倒挂”的可能。即使如此,他还是提着万分的小心,循着“循坡球”滚动的轨迹往太师椅那里走了过去。

“循坡球”停在太师椅下面,也说明这张椅子的下面是最低的低凹处,这情形只有经常有人坐的椅子才会出现。

鲁盛义想都没想,他也在这椅子上面坐下了。他想知道经常坐在这椅子上的人在看些什么。

这个位置只能看到部分水面和池塘边沿,院子里其他的景象就算看到点也看不清楚。观察了一会儿,鲁盛义就弯腰将椅子下的“循坡球”捡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