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 (第2/4页)

千兵,如何干涉?”

朱信怒而说着:“就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让王遵之轻易打挎了柳镇,打下了,就真的是二万兵了,我们以后腹背受敌,如何是好?”

又转身大拜杜恭真:“大帅,我们听闻王遵之身体已经不行,这时只要大帅出兵,二千可号称五千,威逼之,到时候,长定府必坚定了抵抗之心,久攻不下的话,王遵之只能退兵,那时我们或可和长定镇结盟,或可吞并之,但是万万不可轻易让王遵之打下柳镇,一打下,我镇危矣。”

“兵必用险用奇,还请大帅决断。”

杜恭真紧锁眉宇,度了几步,说着:“朱信说的没有错,这时断不能给王遵之轻易打下柳镇,传我命令,立刻召集兵马和粮草预备,明日上午就出兵。”

古代召集兵马,本身是一件大事,加上粮草兵马,能够明天上午就出兵,这已经是非常了得的精锐。

“遵命!”在堂上的众人,立刻应诺,甲衣之声连绵不绝。

杜恭真本是雷厉风行的人,次日,就出兵二千,步一千八,骑三百,从红泽府出发,当天到达了六子县,晚上稍事休整,第二天,又不断赶着,达到了长寿县,这已经是红泽郡和长定郡的边界了。

是夜,县城中,临时没有这样多营内,就在县城中扎营,夜空下,赤红的篝火光,处处可见。

此时,一个马蹄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我有紧急情报,要见大帅!”

几乎同时,县城的衙门安静无声,一将踏着甬道缓缓而行,眼睛机警巡视四周。

乍看似乎空无一人的县衙,只见树阴花丛中,藏着装束严整,小心警戒的近侍,见他走来,对他行注目礼。

就在这时,不知从何处传来马的长嘶声。

在更近的里面,杜恭真坐在窗前的桌旁,静默着思考着,就在这时,一声报告打破了宁静:“大帅,有紧急军情!”

杜恭真一惊,说着:“传!”

一个骑兵进来,跪在地上行礼:“大帅,紧急军情,长定府陷落了。”

“什么?长定府这样简单就陷落了?”杜恭真脸色一变,站了起来,动作过猛,竟然把桌子上的文件和墨水打翻在地。

“是,三千俘虏对着哭墙,哭声震动全府,人心浮动,虽斩杀也无济于事,到了夜里,就有城中豪族开门献城,长定府亡了。”

“柳镇亡了?”杜恭真喃喃的说着,一片茫然,最后一屁股落在墩子上,似乎一瞬间,就老了十岁。

第四十九章 病变(上)

距离占领长定镇,已过去数日,在这段时日内,纷乱局面,渐渐平复。

长定郡大部分百姓,在旧主败北后,皆有过逃离此地打算。

兵乱极为可怕,胜者之兵,常常在攻陷之地肆意妄为,却少有主将会去约束。此时风气皆是如此,各地藩镇主将皆以此养兵,从而激发士卒战意,获取更大胜利。

占领长定镇后,王弘毅却立刻下达命令,禁止士卒扰民,违者杀无赦,这道命令,就如同一颗石子,砰的落于湖面,荡起巨大余波。

有将领提出异议,说此命令,将导致军心涣散,一提出,便被王弘毅严厉训斥。

王弘毅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如水,军如舟。

这话一出,在军中将领中,顿时传开。

不屑者有之,惊讶者有之。

又有少许军卒藐视法令,暗地仍做些奸淫掳掠之事,很快便被巡查队逮捕,随即,当众格杀。

他们血淋淋的头颅高悬于杆上,以供往来百姓观看。

此举可谓大得人心。

自此,此地百姓方信,入主长定镇之人,果真奉行仁义政策,一时之间民心稍定。

不少之前逃走地主、富户,在静观事态后,亦相继归来。

毕竟,凡有一线生机,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对王弘毅战后约束士兵、同时实行安抚政策等行为,王遵之一直在后观望,见其效果,亦表赞同。

对这儿子,王遵之早已换了心态,从一开始只为后继无人,而变成后来真心欣赏。正如他之前所言,夭折三子,换一麒麟儿,老天还算待他不薄,待王家亦不薄。

于是,在文阳府军二位最高权利者一致赞同下,长定镇继续推行安抚政策。

长定镇局势,很快便恢复如常。

除街上偶尔可见一些残破景象,还尚未完全修复完毕外,日渐热闹的大街,已然孕育着新之生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