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 (第3/4页)

是禀告这事,还有就是禀告拆毁蜀中阴祀的事。”通玄说着。

“今日突然降下大雪,怕是要改期了吧?”王弘毅迟疑了一下,问着。

“通玄不惧寒冷,是否改期,一切都听从国公和咒禁博士的吩咐。”通玄回答的说着。

“既是这样,孤派人过去询问一声。”王弘毅说着,派出一名内侍,到内宫去问此事。

不久,内侍归来,带回素儿回话,说是一切照旧。

“既是如此,按之前所说去办吧。”王弘毅说着。

“诺。”

“还有何事?”

“是,这次去吴地调查,师门对魏越的根基调查,已经出来了,特由我来禀告。”通玄说着,这才是重中之重。

考察这些事,自然不是依靠十三司的力量。

十三司虽有众多细作,安插在各地,可到底只是凡人,对于修行和鬼神的事,知道的并不算多。

因此必须有着隐门和宋家势力的协助。

这时,虞良博坚决告退:“臣告退。”

这次王弘毅没有拒绝,让他和百户一起退下,等退了下去,殿内就静悄悄了。

“说吧,何等事?”

“是,师门的人曾经想办法见了魏越一面,发觉此人气运已成,仔细辨认,却以蟒吞龙的格局。”

“以蟒吞龙?”王弘毅皱眉问着。

“是,这一般是通过先人遗骸葬于前朝龙脉上,以吸收前朝龙脉的气运,但是实际上不可能,皇陵自有主宰,并且监督严格,又有着教训,不可能这样作。”

“根据师门推测,必是用血发入穴,又以秘宝镇压,才能躲过监查,而这个秘宝,必是平山印。”

“平山印?”

“是,这是浮白山脉主印,据说上面是‘司命浮白’,虽无法与真龙气运相比,却也可位到公侯,以它镇压,才能吸取大燕龙气,使其权势滔天。”对于各派的镇派之宝,实际上并不是绝对秘密。

“有这等事?”王弘毅皱眉。

想来查到平山印的事情,绝非易事,现在也不过是查到了大致真相而已。听完通玄的回禀,王弘毅陷入了沉思。

平山印如果是真的,这是一宝物,这毋庸质疑。

此印与气运有极大关系,有它协助魏越气运,对魏越的霸业,有着极大助益。

相对对王弘毅就是一大患了。

“此宝无法可破吗?”王弘毅皱着眉问着。

“国公,虽有此宝,只是根子还是大燕龙气,魏越称王,就是大肆吸取大燕龙气,眼前虽然炽热无比,所向披靡,只是回光返照而已!”

“等大燕龙气枯竭,不消数月,就会家破人亡,株连九族。”通玄劝的说着。

王弘毅却是不理,就算大燕龙气枯竭,只要在之前就能镇压五家藩镇,控制全局,就等于建立了新鼎,气运可以从吴国中产生。

“难怪吴越形势稳定的如此之快,气运增长更是快速如此,原来根由在此。”王弘毅觉得此事棘手起来。

第一百四十九章 桑姑(上)

县城有着一个新建小镇。

小镇上的住户不少,足足有着上千户,因这些住户都是从龙剑四郡迁移过来的百姓,当地县令在安置他们的时候,给予了不少优待。

县令动员了今年的劳役。

劳役,是指朝廷令普通百姓出劳力当差服役。

实际上,自建蜀侯后,法律就在建立和修复,王弘毅没有建立新法的意思,这新法建立大耗气运,不是现在适宜。

因此实际上大体是继燕制,《蜀法令》:“凡无功名之民,年满十八,每岁服劳役四十日,止于县内,给食,五十不赋。”

意思是,没有功名的人,满十八岁,每年要在县里服四十日劳役,这是无偿劳动,国家只给口粮,不给工钱。

大燕赋法,十五岁起,五十五岁终,王弘毅令前后缩小年岁,这已经是仁政。

王弘毅非常喜欢汉制,“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蜀法令》:“民十八入更卒营,习军纪,练射骑战陈,一年郡县,二年京营,一人必戍边一年!”

更卒营,每年给军中输入士卒,故有此营名,主官称更卒令,意思是满十八岁,就要入郡县更卒营学习民兵。

又曰:“年三十衰老,免为庶民,就田里。”

这就是全民都兵的计划,这话说远了,单是服劳役,每县都可征发百姓四十日,因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