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3/4页)

父先请。”

略相让后,王彦先一步入船,宋子烨紧随其后,一行人陆续上船后,大船随即起航。

一路上,宋子烨倒是好兴致,临船望景,一派悠然。

可愈是临近汲水县,王彦暗中有些迟疑,汲水县,王彦之前也曾来过,满目苍凉之景,到现在还绕于脑海,只一年许,此地能有多少气象?

好不容易说动了宋家家主,若是这宋公子到了汲水县,见到了满目荒芜,虽然不会觉得治理此地的主事太过无能,但是也会觉得失望。

王彦也是聪明人,自然知道宋家家主派长子前来,是个什么意思。

这婚事到底成否,如今,还是未定之局呢!

于是,这般忧心,只三日光景,王彦就上了些火,却不敢声张,只希望到了那汲水县城,王守田能争些气,给王家长长脸。

多日接触,王彦早去了对宋家子弟的轻视之心,虽市井皆传这一代宋家子弟平平无奇,可言谈举止细思量,王彦却发现此子滴水不漏。

这等沉稳老练,又兼言谈风趣,实是那些寻常子弟难以比拟,大家风度,果然一斑。

有兄父如此,想宋家小姐,也必非寻常之女了。

王彦不禁感叹王守田之好运,又想到自己虽有一子,却还尚未订亲,未来之妻,也绝对比不上宋家嫡女,未免生出一丝黯然来。

但转念一想,得宋家这一助力,对整个王家皆有益处,便暗自叹息一声,不再多想了。

三日后,弃船登岸。

一行人由汲水西岸上岸,各自牵着马,先是认真看了眼前景象。

入目的,是大片河滩,河滩尽头,是一片疏林,再远处,就是靠近县城的农田。

这时,已经六月中,稻田一片金色,田地里,有农人在忙碌。

人人脸上的喜悦之色,离的虽远,却也可感受到。

王彦望着眼前这一切,内心惊讶非常,转脸,他对宋子烨说:“宋公子,这里距离汲水县城还有五里地,上马行一会便到。”

“真是迫不及待想进城一观。”宋子烨沉默片刻,说着。

看的出,他也被眼前景象震撼了,毕竟,传闻中的汲水县遭了战乱侵扰,民不聊生。

可从眼前景象来看,却是另一番模样,只见数万亩围绕着县城,只见稻田连绵一片,似乎天际都是沉甸甸的金黄色……

有下人牵过马,二人翻身上马,朝县城方向行去。

行的这一路上,所见所闻,皆让王彦很是惊讶。

直到此时,他在心里,对兄长的这个选择不再怀疑,试想,若将这一烂摊交于自己之子,即便有他相助,短短时日内,也绝不可能出如此之成绩。

选此子做继承人,如今看来,倒也不那么让他难以接受了。

连王彦这本镇之人都如此惊讶,同行的宋子烨心里,就更是暗暗吃惊了。

虽身在成都府,可对这文阳镇四县一府的情况,宋子烨也略有耳闻。

这汲水县可说是四县中,遭战乱之苦最盛之地,这样一个县,如今看起来,竟是一派欣欣向荣之态,就看这一连片稻谷,就有十万石吧,这在乱世的重要性,不必多说。

有粮有兵,起先对王守田那点莫名的敌意,倒是消了大半。

只是,那王守田其人如何,他还要仔细看个究竟才成。

宋子烨心中,能配自己妹子之人,也须是那人中之杰。

王宋二人心中各有盘算,一时,路上无话。

一行人依河岸而行,策马向前,行出四里多地,终见一城现于眼前。

饶是之前有了一番震撼,此时见到新修的城墙以及那厚重的城门,王彦依旧是免不了一番感慨。

倒是宋子烨之前并未来过汲水县城,见此也只是暗暗点头而已。

城门开处,偶有百姓出入,看衣装,却也干净整洁,面上更无饥寒之色。

宋子烨见此,心中越发满意,见身旁王家二爷有些怔着,他笑说:“想不到这汲水县城城墙竟是重修了一遍,倒也像个县城了。”

闻言,王彦回过神来,也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实不相瞒,自这汲水县城重建以来,我也未曾来过,如今亲见这重修的城墙门面,倒是让我吃惊非小。”

“城外都如此光景,子烨迫不及待想见识一下城内景象了。”见宋子烨面带期待之色,王彦点头,命一行人进城。

同时,他也派一人做急先锋,前去县衙报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