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2/4页)

就是并购生涯。韦尔奇之后,再也没人能够创造他那样的神话,而且他所创造的神话也渐渐幻灭了。

在发展中国家,并购的合资方式却方兴未艾。跨国公司用钱购买到一个企业的控制权,借以占有原有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吞噬掉非控制方的利益,最终得到垄断利润。由于发展中国家政府与企业缺乏经验或错误的引导,聪明有钱的跨国公司来到中国,除了获得利润之外,还有许多大便宜唾手可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中国的多数金矿竟然都由外资开采,而矿权竟没有作价,而开矿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由于没有直接法律禁止,国外资本在“合法”地进行不公平交易;还有人主动地找到跨国公司,串谋分取巨大的国有资产……

然而,虽然外资经营战果辉煌,但60%在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却自称亏损,2004年自报亏损额高达1200亿元。这就是行业内心照不宣的秘密——“转移价格”。这给中国的税收带来巨大的损失。

当然,跨国公司并购“做亏”的目的绝不仅仅为了避税。如果只是“亏”掉税收,还称不上是“原罪”。事实上,这里隐含着“合资—做亏—独资”的三部曲,最终亏掉的可能是东道国拿来合资的资产,还有不断贴进去的资源、环境、国计民生的基本物资和设施。

国资委曾专门出了一个文件,把吸引外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国企改制的主要途径。在这之后,跨国公司竞相并购各地行业排头兵企业,廉价收购我国骨干企业的优质资产、独有品牌、核心技术和制造能力,将其纳入合资企业,控制企业经营权,最后逐步迫使中方退出,最终达到消除潜在竞争对手、垄断市场的目的。

行业龙头企业身不由己,大多已被跨国公司盯住。等到并购成功,巨大的市场份额落入外方手中,外方要是嫌利润太薄,可能停止生产这种产品;要生产也可以,再并购两家,形成垄断,利润提高到300%。如果是被统一品牌而非多元品牌的企业盯住,那么淡化品牌,损失品牌的状况马上就出来了。这时,“合资—拖垮—独资”就导向了“控制—吞并—垄断”。

外商一旦控制了经营权和购销渠道,而企业连年“亏损”,这意味着巨额隐蔽收入流失境外。企业做亏,外方即可收购中方全部股权,一举两得。而合资中芳不仅没有达到国企解困的初衷,还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一半以上职工丢掉饭碗,政府背上沉重的负担,国家多年培育的行业技术自主创新的平台被瓦解破坏。

资本逐利新兴市场的大搏弈时代(2)

如果外资公司在“合资变独资”、“控制到垄断”之后,连税都不交,我是不是能够打这样一个比喻:国外资本吃完了肉,连点汤也没给发展中国家剩下了?比喻或许尖酸了一点,但是这种行为不可饶恕。

全球化竞争,守土有责

中国,作为新兴的市场,消费几乎是沸腾的。新兴国家的子民恨不能几个月换一部手机,而老牌帝国主义的公民在2008中国的奥运年还拿着十年以前的砖头。奢侈品牌勾引着新兴市场的人民实施“贵族”的消费。

于是,发达国家的老字号蜂涌向新兴市场。老牌帝国主义荷枪实弹地涌进来以后,急需征服中国的市场。跨国公司不可能创造一个市场,它只能与本土企业分羹。这时,争夺市场的战争开始了。

在市场争夺战中,跨国资本的风险比本土企业要高得多。因为所有的“本土化经营”如同高度变异的基因品种,结果无法预见。

如果中国企业家不妄自菲薄,将获得毫无悬念的胜利。总有一天发达国家要面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崛起的新贵也会跳起来向发达国家的老字号叫板。当当网的一位女性高管,曾经提出“资本主义大锅饭”的观点,说宠大的外企里面,那种官僚与效率低下的作风,跟大锅饭没什么两样。日本本土企业的管理为全球所称道,最近我接触一间来华的日本企业,却令人大失所望。这个世界五百强里排名非常靠前的一个多元化企业,总部设在深圳,其中一项业务在深圳运营的摊子是很大的,几千名员工。但该业务总部的雇员年轻、情绪化而没有经验,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该企业绝大部分的员工在混日子,竟然有某一个部门三个员工连续旷工,而主管竟然称不知情;在被人事部门发现以后,主管仅仅得到了一个警告处分;该公司一个经理的妻子竟然在行政部门任职,由于工作能力的问题,行政经理本身预算紧、人手缺,不愿意用这位家属,而这经理硬是想办法让妻子留在了公司。

我接触到另外一间五百强企业,做零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