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部分 (第2/4页)

只有两项选择:第一项是西守东攻,即依托西面的虎牢关,遣一良将率精兵镇守,修复破损的城墙和城门,挖通护城河,重新挖掘濠沟,阻挡王世充的进攻。然后我军主力回师东面的金堤关,争取打败宇明,收复淮北失地。”

“而第二项选择,则是东守西攻。以部分兵力守住金堤关,阻止宇明西进,主力则继续猛攻洛阳。由于祖君彦将军手下的兵力少弱,在宇明的十五万大军面前,是守不住金堤关的,因此必须给他增派兵力。而我军主力则强攻洛阳,由于之前已经连战连胜,对上郑军有一定的心理优势。虽然洛阳城号称天下第一坚城,但郑军内部并不稳定,如果我军大举进攻,相信郑军内部必然起变化。”

。。。

 。。。  

第399章 西守东攻

、、、、、、、、、、

徐世绩说到这里,端起茶杯,饮了一口后继续说道:“如果我军进攻洛阳顺利,便可在一月以内结束西线战事,灭亡王世充,此时再回攻宇明,就将再无后顾之忧。当然,在这段时间内,很可能金堤关和荥阳、黎阳等地已经失陷。我瓦岗军的家眷也会陷于敌手。两种选择各有利弊,如何决断,还请密公踌躇!”

李密听闻之后,亦是微微点了点头,徐世绩的提议和他之前想的不谋而合。只是他在西守东攻,还是东守西攻上拿不定主意。

“雄信、伯当,你们的意思呢?”李密此刻又向两位爱将问道。

“属下依旧还是赞同进攻洛阳,给祖将军增派兵力守住金堤关即可!”单雄信说道:“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王世充就是这条蛇,眼看就要攻破洛阳了,却又放弃不攻,让他缓过劲来,我军必然受害。而灭了王世充之后,就算东面有失,我军也能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迎战宇明!”

“末将以为,还是西守东攻比较好!”王伯当和单雄信一向不睦,他当即便唱起了对台戏:“洛阳是天下第一坚城,城内郑军有十五万,且城中粮食充足,我军如要攻下,必将付出重大伤亡。而荥阳是我大魏都城,我军将士家眷皆在其内。一旦失守,恐怕将士们就无心作战了。届时在西面的郑军和东面的周军两面夹击之下,我军只怕难免一败!”

李密听到这里,亦是叹了一口气,从他内心来说,自然愿意先击败王世充,再战宇明。这样不但可以避免两线作战,还可以先易后难,打败实力较弱的王世充,收降一批兵丁和将领之后,再战实力较强的宇明。如此取胜的把握才会大一些。

但王伯当说的话也很有道理,他身为大魏的领,作出一项决策之时,不能只从军事角考虑问题。还要考虑政治因素。而将士们的家眷皆在荥阳,一旦沦落敌手,周军以瓦岗军将士的家眷来威胁他手下的官兵,只怕便会有不少人投降过去。毕竟宇明可是现在各诸候中最大的势力。

于是,李密定了定神,方长身而立道:“既是如此,我军便选择西守东攻的作战计划!来人!”

早在厅外候着的亲兵忙进入厅内问道:“不知魏王有何吩咐?”

“将张童仁和陈智略两人给我叫来!”李密大声说道。这两人原先是隋军将领,在杨广死后,方投降了李密,并一直受到重用。

亲兵应了一声,连忙便下去通知了。

徐世绩却是轻叹了一声,他不是很赞同西守东攻的计划。因为他知道,宇明远比王世充更难对付,而且还将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

但是站在李密的角,却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他自忖换了自己是李密,只怕多半也会这样选择。

不多时,张童仁和陈智略两人便来到了城守府内,两人见单雄信和王伯当、徐世绩也在此,连忙上前见礼。

“童仁、智略,交给你们一项重任,不知你二人可否能完成?”李密轻抚颌下长须问道。

“属下一定竭尽全力,完成魏王布置的任务!”两人连忙答应道。

“好!某家将交给你们五万精兵,由童仁任主将,智略为副将,留守虎牢关。确保王世充不能东进一步,可否能做到?”李密方说出了自己的安排。

两人对视了一眼,张童仁忙点头道:“末将纵使粉身碎骨,也必将得保虎牢关不失!”

陈智略更是磕了个响头道:“请魏王放心,人在关在,人亡关亡,郑军如要从虎牢关经过,便只有从末将的尸体上踏过去!”

李密听闻之后,也是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好!你二人便点齐本部人马,进驻虎牢关各段城墙吧!记得修复城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