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部分 (第2/4页)

突厥军虽然没有每天都进攻,但亦是隔插五就会攻一回。而他们的进攻均无一例外的被周军粉碎了。大营内外的突厥军尸早已堆积如山,营前的排水沟甚至已经成了一条血水溪。

突厥人对周军的态已在这一个月来改变了不少。从最开始的轻视和不屑,到中途的惊异和困或,再到最后转变成恐惧和敬畏。

天气一天天的开始热了起来,但突厥人的热情却是慢慢冷却。

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周军能坚守这么久。而更要命的是,就连射匮可汗也预料不出周军到底能坚持多久!

突厥大军的铁骑已踏平了原城以北的数里荒原,直到原城下。但从此却始终不能再进一步,不要说原城无法攻下,就是周军的这座大型营寨也无计可施。

虽然突厥兵在自家可汗的监督下,已经不敢再表现得胆小怯战。但面对以骁勇和坚毅著称的周军士兵,却是一直居于下风。

虽然经过一个月的攻攻守守,打打停停,营寨的寨墙已经破败不堪。但周军却是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突厥人周旋。

他们隐藏在深山之中,根本让突厥人找不到潜伏之处,然后时不时出击偷袭敌人。不说那些连弩战车、投石车等杀伤力巨大的武器。就算是周军手中的一根草绳、一把竹枪、一根铁钉都会成为山中的杀人利刃。

而在群山之中,由于怪石嶙峋,山崎岖,突厥的大军就算马术再精,亦是无用武之地。他们只能弃马步行,进入山中打步战。

可行山中山脉纵横,地势复杂,突厥兵就算人再多,亦是无法在这种地形下对周军形成合围之势。

虽然入山的其他小有很多,但多数都为难行,又是途中暗藏杀机。突厥大军虽是不停的渗透,但周军倚仗地势熟悉,分成小股部队阻击杀敌,便将渗入的敌人或斩尽杀绝,或赶下了山。

到了后来,突厥军已放弃了进入山中,因为那对他们便意味着死亡。

所以,他们只能在山外驻守,等待着周军粮绝出来的那一天。而要等到多久,周军才会粮绝,却是没有任何人知道。

可射匮可汗却是非常清楚,只怕等不到周军粮绝,他却先要粮绝了。

现在正是中午,山间的周军大营刚刚开午饭。

如今突厥快要粮绝了,周军的的情况也不比敌人好很多。营中的大锅内饭粒不多,主要都是米汤,其中夹杂着一些山中的野菜,熬了整整一大锅。

然后伙夫兵将锅中的米粥用力的搅伴均匀。然后再分发给排队等候的周军士兵。

虽然这些野菜不好吃,米粥也难喝。但接过这大杂烩的野菜稀粥饭后,却没有一名士兵有什么怨言。因为他们知道,陛下一直和他们在一起,同吃同住。他们战斗在第一线,而陛下也战斗在第一线。他们吃的是这些食物,陛下吃的同样也是这些食物,没有任何不同。

周军将士们只要想到,堂堂的皇帝陛下也是和他们一样战斗和就食,便已无任何抱怨了。一个团体也好,军队也好,最忌讳的便是待遇不公,这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的。

而就在这时,他们敬仰的皇帝宇明,却是同样排队在伙夫那里领了一碗饭菜,然后蹲在地上一边吃着,一边和他们拉着家常。让他们受宠若惊。纷纷表示,就算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绝不能给家人丢脸,让陛下失望,不把突厥人杀个落花流水,绝不罢休。

宇明在营中与士兵们同食了一顿,又拉了一下家常,鼓舞了军队士气之后,方回转到营中大帐内。

这时,在大帐内已经坐了数名将领,尉迟敬德、郭逸、林墨等人都已在此等候。

他们见宇明走了进来,皆是齐齐躬身行礼。随即,尉迟敬德便问道:“陛下,现在我军士气依然高涨。只是如今粮草却快要尽了,不知陛下可有办法筹集到军粮?”

宇明坐在椅上,微笑着说道:“我们粮草的确是要用尽了,不过突厥人并不知道。而且据朕从红袖姐那里了解到的情报,他们比我们更缺粮草。如果要论哪边先粮尽,那肯定是他们!而且现在已经耗了一个月了,突厥兵的锐气早失,耗得越久,形势便对我们越有利。大家可以放心……”

不过,他话音未落,门口的兵士便禀告道:“启禀陛下!情报部有密信来!”

“拿进来吧!”

宇明应了一声,随即便有一名信使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然后躬身行了一礼,双手向宇明奉上了信件。

宇明接过看片刻,方哈哈一笑:“几位将军,你们看看吧,师父可是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