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 (第2/4页)

淮一带,新占据的郡县驻守。

而这些情况,宇明早从红袖那里得知了。所以,在进攻这一地区时,便将武力进攻和遣使劝降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对于那些城墙低矮,兵力薄弱的县城,则以强攻为主,以展示周军的强大攻击力。

而对于那些城墙高厚,兵力较强的郡城,则以诱降为主。避免让己军遭受惨重损失。

于是,宇明便派出大批能言善辩之士,前去将要攻击的淮北城池充当使者,游说魏军守将投降周军。

这些使者不但晓以利害,向魏军将领言明跟着李密没有前途,在周军和郑军的东西夹击下,李密必败。更许下了重利:承诺如果他们肯投降大周,官职和待遇都不会比在李密手下差。周王会将他们和辽东的嫡系将领一视同仁,依其能力择优录用。

而对于心灰意冷,不愿意继续做官的,也会发给一笔数量不菲的退休费,让他们回家乡养老。

如此一来,不光是那些被翟让之死,弄得意志消沉的瓦岗军将领有了降意。就是那些有野心,企图继续干一番事业的将领也动了心思。

毕竟从地盘和兵力上说,宇明的大周,才是天下诸候中实力最雄厚的一个。而李密虽然在起义最初,实力雄绝一时,但这么多年了,瓦岗军却一直没有什么进展,依旧被困在河南这处弹丸之地上。而后起的诸候,无论是宇明还是李渊、杜伏威等人,都发展得很快,上升势头远超李密。

于是,不少翟让的老部下便带着部队投降了周军,宇明对这些人也是好言宽慰了一番,并让他们继续担任原职,做了留守,所有辖下军官和士兵不变,只不过打的旗号从“魏”变成了“周”。

这一举措让原本心中有些忐忑不安的降将,顿时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时,他们也以自己的遭遇,劝说原来的朋友和部将、上司随自己一同投降。而由这些人来作工作,比宇明之前派出的使者效率更高。

一个多月后,整个淮河以北的地区,差不多都成了大周的地盘,只有海州、东海等几处临海偏远的地方,还在李密手中,但在周军的猛烈进攻下,也是支撑不了几天了。

……

周军大举南下,黄淮一带局面的急剧变化,自然早就传到了李密耳中。只不过,他却一直没有办法应对。

李密这时才感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当初不该这么早就杀了翟让。如果此时让翟让留守东部地区。

翟让此人虽然无能,但毕竟会笼络人心。只要他不投降,那些瓦岗军的将领们也不会投降,而是会死战到底。就算他们打不过宇明,周军想要拿下这一地区,也会费时不少,就算勉强攻克了这些城池,也必然元气大伤。届时自己已经早灭了王世充,主力回师了。

可现在显然说什么都晚了,世上没有后悔药吃。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周军攻下黄淮一带的大片肥沃土地,

李密倒也不是不想回师防守,只是他和王世充的战争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谁也不敢松懈。他很清楚,只要自己稍一松劲,王世充便会挥师东进,将他之前打下的城池全部收复。届时魏军陷入西面的郑军和东面的周军夹击之下,只会死得更快。

“一定要在这两天之内打下虎牢关!”李密望着桌上的地图,一脸焦急地自言自语道。

只要他拿下了虎牢关,便打开了通向洛阳的大门。虽然不至于马上就进攻洛阳,但自己的回旋余地便大了许多。虎牢关在手,只需遣一良将把守,他便不用担心郑军会威胁自己的后。可以将主力移向东面,与宇明决战,收复失地了。

。。。

 。。。  

第396章 虎牢关的血战

、、、、、、、、、、

虎牢关下,攻城战已经到最关键的时刻。

魏军的投石机密集发射的巨石砸得虎牢关城头破烂不堪,防守的郑军纷纷躲入了后面的藏兵垛内。待投石机停止发射后,才又重新爬上城头。

这时,在郑军的守将张公瑾一声令下后,城头上出现了许多可以移动的幔帐。这是一种类似蚊帐,以木柱为骨,牛皮为表的遮蔽物。

牛皮柔软且具韧性,城下的箭矢用抛物线的角射上来,即使射中也不能对幔帐中所藏的士兵产生威胁,而守军士兵藏于其中,却能够用箭矢从缺口处进行还击。

张公瑾此刻正站在城楼上,观察到城外魏军的阵形正在向城墙移动。于是他连忙将守军以最快的速,部署到正在遭受攻击的城墙。

同时下令发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