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 (第3/4页)

如今我大军今夜是否继续按原计划强渡鸭绿江呢?臣以为不必所有军队都撤回去,应留部分军队牵制敌人。”

杨广沉吟了一会道:“暂时休兵吧,如今高丽已经元气大伤,恐怕几十年都难恢复,已是朕案板上的鱼肉,朕想什么时候取就什么时候取。而且如今我军粮草短缺,也无法长期在此驻扎了。等平定了杨玄感一干叛匪,到时再一鼓作气,踏平平壤。”

这时,裴矩却是眉头一皱道:“陛下,虽然我军的确非撤不可,但高丽军见我军撤退,必然追击掩杀。我们得留下一支人马断后才行!”

杨广听闻之后,也是连连点头道:“断后军的确很有必要。只不过,哪位将军愿意为朕分忧呢?朕可拨军一万六千精锐部队于他!”

众将一听,只拨这么点人断后,都不禁摇头叹息,高丽军可是还有十余万人的。虽然他们追击倒不至于全部都来,但只留这点人断后,而军中又粮草所剩不多。士兵们见主力都撤退了,必然也心中惊慌。想要不全军覆没可难了。

杨广连问几声之后,却都无人答应。这让他顿时火冒丈道:“怎么了?断后对于你们来说就那么艰难吗?竟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承担此重任?”哪位将军肯站出来,我直接升他一级!待我军顺利返回之后,还另有重赏!”

杨广说完之后,虞世基却是突然阴霾一笑道:“陛下,微臣倒是想起一人,适合当这断后军的主将!”

“哦?虞爱卿想推荐何人啊?”杨广饶有兴趣地问道。

虞世基摸了摸自己胡,皮笑肉不笑道:“微臣想推荐许国公之孙,宇明任断后军主将。宇小将军出身将门世家,不但武艺超群,而且采也非常不错,曾在四年前的东都元宵节赛诗会上力拔头筹。可见是一位武双全之良将。”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不仅如此,宇小将军还在去岁的远征中,大破高丽潜入我大隋境内的偷袭部队,击毙敌酋朴正昌。今趟远征也再接再励,打败了契丹军的进攻。为北军成功占领黑石城立下了汗马功劳!足见其年岁虽小,但作战经验已经毫不逊色于一般大将……”

宇述一听虞世基这样说,便暗叫不好,虞世基原本就深得杨广信赖,而且又向来喜欢用新人。哪有不顺势就让宇明担任断后军主将的道理?

于是他急忙反对道:“陛下,臣孙宇明虽然立有薄功,但论智谋机变,运筹帷幄,离真正的大将之才还差之甚远。尚须好锤炼一番,才有可能成长起来,现在就将他安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担任主将,恐有拔苗助长之害。如今微臣的左翎卫军也缺将领,依臣看来,不如就让其随老臣南下,攻那杨玄感逆贼吧。”

不过,宇述的话立刻就遭到了裴矩的反对:“宇大人此话差矣,有志不在年高,战国时期,神童甘罗也是十二岁为相,六国君臣不一样服服贴贴?至于宇大人所忧心的身边将领缺乏之事,更不用担心。如今剿灭杨玄感逆贼乃是头等大事,宇大人手下差将,只需向兵部报批,从其他几军中征调即可,难道还会有谁捏着握着不肯借将给宇大人不成?”

裴矩说的话也很有道理,乍一看,的确是非常公正的。但宇述却知道,裴矩和自己明面上貌似没什么矛盾,但暗地里的小动作不少。毕竟他们二人眼下可说是朝中权力最大,皇帝最宠幸的两位大臣。自然都想把对方踩下去,然后自己成为官之。所以,他自然会在此紧要关头,落井下石,企图让自己最宠爱的孙儿成为那人人畏之如虎的断后军主将,然后趁机送命。

宇述正待再辩护时,杨广却是已经被裴矩和虞世基说动,他点了点头道:“左翎卫军乃我大隋军队中最精锐的一支部队,此次退兵,事起仓促,所以必须有智勇双全的大将和精兵断后,以防高丽军趁势追袭。宇小将军既然之前便有上佳表现,又屡立战功,说明其军事才华的确非常出众。朕以为,对于这种智勇双全,年轻有为的小将,就应该破格提拔,委以重任!”

说罢,他方正色道:“现在传朕命令:军拔营起兵,向涿郡撤退。任命宇明为左备身府折冲郎将,率军万断后,掩护大军撤退!务必将高丽军阻于辽河以东一月以上!不得有误!”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不管是宇述还是宇明都不好再说什么了。要知道左备身府折冲郎将可是正四的军职了。只比十二府的大将军低一级。以宇明的岁数和资历,只怕再有十年能不能达到这个级别都是问题。

宇明也是无可奈何,只得上前一步,单膝跪下道:“末将领命!一定按陛下的吩咐,完成掩护大军撤退的重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