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 (第2/4页)

天后,江夏郡的郡城西陵到了,刘琦和司马懿同乘一匹马,经过城门时,守卫们见到如此一幕,都很是惊讶,都在暗自猜测,这个与刘琦同乘一匹马的人是谁?

刘琦归来,长史韩嵩第一时间便得到了消息,急忙来到太守府,来见刘琦。

韩嵩,字德高,乃豫州弋阳人,从小家贫,但却很爱好学习,又因其孝顺,被举荐为孝廉。黄巾起义前,韩嵩预料天下将乱,与好友数名举家南迁到荆州避乱。后来张角领导的黄巾军果然起义,一时间天下动乱,民不聊生,好友等才真正的知道韩嵩料事如神。

之后,黄巾起义被平定,三公派人征召韩嵩入朝为官,韩嵩觉得朝廷**,大汉将倾,不愿意卷入政治的旋窝当中,继续隐居。

后来,刘表担任荆州牧,听说韩嵩的大名,便派人前来聘请,却被韩嵩拒绝。刘表一怒之下,派兵来包围了韩嵩的家,以家人的性命作为要挟,让他出任荆州别驾一职。韩嵩不得已,这才出来做官。

但是,偏偏韩嵩与刘表政见不和,而韩嵩又是个率真直性的人,常常当众顶撞刘表,弄得刘表多次下不来台,刘表心里便渐渐疏远了韩嵩,找个机会把他贬为了从事中郎,只是一个虚职。

后来,刘琦外放到江夏当太守,刘表虽然不喜欢韩嵩,但却知道韩嵩有治理地方的才能,便亲自为刘琦选了韩嵩,来当江夏郡的长史,一来可以远离韩嵩,二来可以让韩嵩尽心尽力的辅助刘琦治理江夏。

事实证明,刘表的这一个决定,是对的。韩嵩自担任江夏长史以来,在政务上为刘琦分忧了不少事情。

但是,刘琦始终觉得韩嵩是蔡瑁派过来的人,所以对韩嵩若即若离,两人也不太亲近。

太守府里,刘琦、司马懿刚刚回来,那边韩嵩便从门外走了进来,看到刘琦之后,毕恭毕敬的道:“大公子,你可总算回来了!”

刘琦冷冷的道:“韩长史,有什么事情吗?”

韩嵩道:“大公子离开江夏数日,虽然江夏并没有什么异常,但太守擅自离开,要是被外人知道,传了出去,总是不好。今日大公子能够回来,属下这颗提着的心,也总算落下来了。”

“我不是跟你说了吗?我去巡查各县了,什么叫擅自离开?”刘琦怒道。

韩嵩道:“大公子巡查各县,也用不着去襄阳吧?大公子涉世未深,不知道这世间的险恶,万一遇到什么坏人,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大公子让属下如何向刘荆州交代?”

“有什么好交代的!我又不是三岁的小孩!还有,我去了哪里,韩长史怎么知道一清二楚?你是在监视我吗?”刘琦愤怒的道。

韩嵩忙道:“属下不敢,属下怎么敢监视大公子,实在是出于大公子的安危着想,所以属下派去了几个人随行保护大公子!”

“你……你竟然……”

“大公子,韩长史也是一番好意,大公子应该感谢韩长史才是。”司马懿突然开口说道。

韩嵩这才注意到,刘琦的身边多了一个少年,便好奇的打量起来了司马懿,问道:“这位是?”(未完待续。。)

380长史韩嵩

刘琦忙介绍道:“这位是我新近任命的主簿,叫司马懿。主簿一职,一向由韩长史兼任,我考虑到韩长史事情多,怕累坏了韩长史,所以特意去寻找了一位少年才俊,希望他能够顶替韩长史的主簿位置,为韩长史和我分忧解难,不知道韩长史意下如何?”

韩嵩见司马懿年约十八岁,模样长的俊俏,一双深邃的双眸深不见底,高挺的鼻梁下面是一张方硕大口,两个耳垂又厚又大。他善于观人面相,按照面相上来看,此人日后必定会贵不可言。

韩嵩知道刘琦一直对他并不信任,而且他也没指望刘琦将自己当成心腹,他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在什么样的位置,操什么样的心。既然刘琦找来了一个心腹,那他以后就清闲多了。

于是,韩嵩拜道:“能有如此年轻俊才为大公子分忧解难,并且替我承担一部分政务上的重担,属下高兴还来不及呢。”

“既然韩长史没有意见,那从今天起,就让司马懿来担任主簿一职,希望你们以后能够多亲近亲近!”刘琦道。

司马懿急忙上前拱手道:“司马仲达拜见韩长史!”

韩嵩是江夏的长史,是太守的第一属官,不仅仅具有处理政务的权力,还握有兵权。不过,江夏的兵将自从黄祖被杀后,便由蔡瑁一党的水军前来填充,所以,刘琦、韩嵩虽然名义上有指挥军队的权力,可实际上,他们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