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2/4页)

人们发现,在悲剧发生前的诸多可疑事件中,是集中在马歇尔等高级将领身上的那些疑点。

疑点之一:1941年11月,太平洋上空阴云密布。美国情报机构通过破译日本人的电报,已经明确判断出日本海、陆军有可能对太平洋上的某个目标发动袭击。为此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哈罗德·斯塔克海军上将曾在11月24日给太平洋上的海军发电,警告他们要时刻提防日军的进攻。但驻珍珠港的美国海军舰队司令金梅尔将军却没有得到斯塔克的警告。

几乎就在斯塔克发出警告的同时,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也向驻菲律宾地区的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下达了前所未有的电令:“全部军队进入紧急状态。”但夏威夷驻军司令肖特陆军中将却没有得到这样的命令。

疑点之二:1941年11月底,在日本军队除了在中国继续进行疯狂的进攻并有迹象表明要在太平洋下手的时刻,马歇尔却离开了华盛顿,到北卡罗来纳州观看美国陆军一次并不十分重要的军事演习去了。马歇尔离开华盛顿后,美国情报部门又从截获的日本电报中得知,东京正准备停止同美国的谈判。于是,斯塔克海军上将又向太平洋地区海军部队发出警告。但驻夏威夷的海军司令金梅尔上将却从警告电报的文字里看不出日本人马上就要与自己开战。因为电报的内容是:提防破坏活动。因此,珍珠港采取的行动只是在珍珠港海军基地的四周部署岗哨,把飞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保护起来,以防破坏分子潜入将其炸毁。在布置完这一切之后,负责保卫珍珠港安全的陆军中将肖特向华盛顿报告说,他的部队“已经进入A级状态”。

A级戒备状态应该是最高级的戒备,然后才是B级、C级。

但实际上肖特这里讲的A级戒备状态却不是最高级别的戒备。

因为就在此前不久,驻夏威夷的军队已经一反常规地把A、B、C三个级别戒备状态所代表的意义来了个大调整,即C级为最高级,B级次之,A级最低,肖特报告的A级只是防备破坏活动而已。这样的事如果说外人不知道还可以理解,但马歇尔在从北卡罗来纳观看完演习回到华盛顿见到肖特这封电报时却对此未置一词就大有疑问了。

疑点之三:1941年12月6日晚,美国人截获了日本人的一份电报,但只有前面13项内容。监听到的日本外务省电报称,他们将于第二天凌晨发出第14部分电文以及通知驻美大使向美国政府递交照会的确切时间。

从日本外务省已经发出的这封电报的前13部分看,日美之间的谈判已宣告破裂,日本人毫不客气地拒绝了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前几天提出的要求日本方面作出切实保证的照会。罗斯福在晚餐快结束时谈到了这份没结尾的电报,他说:“这就是说要动手打了!”而这时,华盛顿陆军的首脑马歇尔和斯塔克是完全有机会向各自的部下发出战争警告的,但是他们却没有这样做。第二天早晨,美国人终于监听到日本外务省发出的那份电报的最后一部分和要求下午1时通知美国政府的电文。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对此感到十分不安,因为,他们已经预感到在华盛顿时间下午1时即珍珠港时间早上7时30分左右可能会发生某种不测事件,情报局长向斯塔克建议:“现在是否要立即用电话同金梅尔司令联系一次?”

但斯塔克若有所思地说道:“电话还是不打了吧。让我先同总统商量一下,请各位先回去吧。”

疑点之四:就在斯塔克看到日本人那份重要电报的半个小时后,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也看到了这份最后通牒。他用询问的口气问在场的高级军官:“你们看了这份‘下午1时通知电’感觉如何?各位认为根据这份电报,应该对形势作何判断?”

对此,在场的人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份电文说明,日本人将在下午1时以后不久,准备攻击太平洋的某个地方。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章全美总动员转入战时体制(2)

马歇尔对大家的判断表示赞同,他宣布:“我决定向全军发出紧急戒严命令。”然后,他拿起铅笔,在一张纸条上拟就了发至太平洋地区所有陆军指挥官的电报:“日本人将在今天东部标准时间下午1时递交实质上等于最后通牒的照会,并立即命令毁掉电报机。”

电文拟好后,马歇尔打电话给斯塔克,提出与他联名向陆、海军同时发出警告。斯塔克接到电话后,提出是否可以通过海军的通信系统发送电报,但马歇尔谢绝了,他坚持要用陆军的通信系统。让人惊讶的是陆军系统最后却是通过最费时间的西部联合###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