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4页)

的飞机、军舰撤往澳大利亚等地。

日军完全掌握了菲律宾地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

5天后,日军作了初步休整后,登陆部队主力第48师和第16师,在海军第3舰队、第5飞行集团的掩护下,分别在吕宋岛的仁牙因湾和拉蒙湾登陆。第48师南下,第16师西进,对马尼拉实施两面夹击,切断了吕宋岛南北之间的联系,并予以各个歼灭。

在战斗过程中,日军在菲律宾第二大岛棉兰老岛登陆,迅速占领了纳卯以后,于25日在和乐岛登陆。17天之内,日军在菲律宾成功地实施了9处登陆。

在日军进攻时,菲律宾有美、菲部队13万人之众,但其中11万菲军系仓促组建的,装备很差,缺乏训练。在菲律宾漫长的海岸线上,这些兵力分散在5个防区,防御薄弱处很多。在日军登陆时,美军虽能迎战,但美、菲军缺乏海空支援,战斗力大减。在日军迅猛突击下,美军损失惨重,马尼拉的防线迅速被突破。12月26日,麦克阿瑟下令撤出马尼拉,将部队集中于巴丹半岛的预设阵地进行抗击。但这时日军没有紧追美、菲退却的部队,仍按原作战方案向马尼拉推进。1942年1月1日,森冈皋师进至萨勃特,完成了对马尼拉的进攻准备。1月3日,日军迅速攻占了马尼拉。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章全美总动员转入战时体制(5)

日军夺取马尼拉之后,乘美军主力向巴丹半岛撤退之机,迅速向巴丹发起攻击。1942年1月10日,日军向巴丹半岛的美军发动进攻,但巴丹半岛上的美国守军顽强抵抗,加之此时南方军已将第5飞行集团和土桥师调去进攻缅甸,参加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作战,攻岛日军战斗力大减。由于地形不熟,热带病流行,日军减员较大。1月28日,日军被迫停止进攻,巴丹半岛的作战陷入僵持状态。3月初,日军重新调整兵力,向巴丹方向增援。4月3日,日军在得到万人和飞机、火炮的增援后,集中3万人对巴丹半岛发起第二次进攻。美军由于所期待的增援落空,病员也很多,麦克阿瑟也奉命去澳大利亚组织西南太平洋美军司令部,美军士气更加低落。在日军猛烈攻击下,巴丹半岛守军被迫从巴丹半岛向岛南端的马利维尔斯方向撤退。美军队伍在烈日下行军,沿路倒毙甚多,加之日军赶杀,死亡达数千人。美国人称这次行军是一次“死亡行军”。4月9日,守军万人宣布投降。

日军攻占巴丹半岛之后,乘胜进军,向巴丹岛附近的哥黎希律岛连续实施猛烈的炮击和轰炸。5月5日渡过海峡登陆。第二天,接替麦克阿瑟指挥的美军中将温赖特于5月6日广播投降书,驻岛美菲部队万人成为日军战俘。随后,南部其他岛屿的美菲部队也大部投降,一部分溃散或潜入山林。

日军在攻占菲律宾的同时,也向关岛和威克岛上的美国海军基地发起了攻击。关岛是美国在马里亚纳群岛的海军基地。1941年12月10日晨,日军在第4舰队海军航空兵掩护下,南海支队分3路在关岛南、北海岸登陆,当日下午以优势兵力占领该岛,岛上美军500人全部投降。

威克岛是美国在中太平洋重要海空基地。驻守该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只有450人,另有工程作业人员1000余人,配备有火炮18门,战斗机12架。日军在偷袭珍珠港的翌日,即1941年12月8日,就出动36架轰炸机空袭威克岛,炸毁美机7架。10日,日军第4舰队一部及所辖海军陆战队在威克岛登陆,遭到美军炮火和4架战斗机的猛烈攻击。日军驱逐舰被击沉击伤各2艘,巡洋舰2艘被击伤,仓皇撤离。在得到2艘航空母舰和3艘重巡洋舰增援后,日军乘增援威克岛的美军特混舰队尚未到达之机,于12月23日再次登陆,攻占该岛,岛上1000余人全部投降。

同美军在上述三岛的命运一样,美、英、荷盟军在马来西亚、东印度群岛等地也全部惨败,暴露了自身缺陷:军事思想落后,战略判断失误;战前麻痹轻敌,没有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缺乏协调一致的组织指挥;在首战失利后产生了畏敌怯战的失败主义情绪,使整个部队丧失了战斗力;长期在南亚各国推行殖民主义政策,缺乏群众的支持;部队多系当地人组成的雇佣军,内部矛盾重重,装备低劣,训练不足,士气低落,战斗力弱。虽在数量上有优势,但缺乏顽强的精神,在日军的迅猛进攻下,非溃即降;士气不振。1942年的第一个星期结束之前,大约3万名菲律宾和美国士兵在一道坚固的天然防线后面挖壕固守,这是一道横贯巴丹半岛的阿布凯防线,在这道防线之后约2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