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如果跑得也不快,那就只能藏起来了。而隐藏的时候,如果呼吸不加以注意,气流的流动和呼吸的声音则会把自己的位置暴露给捕猎者,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此,长期进化积累的本能是,隐藏自己的时候会减弱甚至停止呼吸。到了现代社会,视觉上的隐藏除了军人、特工和罪犯之外,已经很少有人需要了,最多不过是尴尬的时候“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的心态。但遭到负面压力的时候,心理上还是会希望通过隐藏的手段来保护自己,主动减弱或者停止呼吸,试图减少对手对自己的关注(虽然客观上不可能)。

因此,正常状况下,遭遇负面刺激(比如挨批评)的人是会不由自主减弱甚至屏住呼吸的。

根据这个结论进行推导,如果老板骂人的时候发现,挨骂的家伙居然呼吸剧烈,这是应当留意的反常反应,往往意味着挨批的人有委屈、不服甚至反抗的情绪,需要进一步了解信息。

总之,如果在面临刺激源的时候,被测试人的呼吸开始减弱甚至停止,说明其心理处于一种恐惧状态,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但不敢逃跑,不敢反抗,被动等待结果的到来。这样的心态,表示刺激是有效的。也就是说,我们问对问题了,这个事情被测试人很关心,关心则乱。而发现被测试人的关注点,是继续施展有效刺激的前提条件,能够通过这个关注点,测试出对方的情绪,以推导出其真正的心理状态。

手的约束

你有没有站在一个舞台上,面对着台下数百观众的注视,而觉得很不自在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一般人在这种时候,都会不知道怎么摆放自己的双手?

隐晦的冻结反应(2)

其实,不自在是一种担忧状态,潜意识中担忧的是不被观众喜欢或者被观众否定。在哪里最自在?当然是家里,因为不用担心。

站在舞台上的人,无一例外都希望自己的内在和外在被观众所接受。而这种担忧,则成为了压力的来源。表情可以强颜欢笑(虽然很假,但可以强行挤出来,而且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脊梁可以挺直(当然,这也有很多人做不到),双腿反正负责站立(有事做就暂时不用管它们了),可是手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双手就会不由自主地呈拘束状态,产生冻结反应。

比如女士常见的动作是将双手拉住置于身前(常被人认为是羞涩可爱状),因为如果不拉住进行相互约束的话,两只手就会跑到身体两边,不知道该怎么摆放了;男士常见的动作是将双手拉住背在身后(常被人认为是成熟或者有秩序感)。如图3…3。

另有几种比较隐晦的动作,看似双手的拘束有着合理的原因,而且可能很酷,比如将双手插入裤兜。类似的变形动作还有新手主持人用一只手拿住麦克风,另外一只手插入裤兜。如图3…4。这种姿态一般只发生在未经世事(没见过大场面)的较青涩男士身上(年龄可以放大到40岁),他们也认为这样好像是挺潇洒的样子。

不潇洒的也有,比如用袖筒将手拢起来,合理解释是冷。有气温作借口,两只手的拘谨就可以藏得很好(当然也有可能是真冷)。如图3…5。

其实,这一类的姿态是借助外力拘束双手的运动,这些手的反应在具体的情境中,都可以解释为“不知所措”的冻结反应,映射了内心的紧张和焦虑。如果你觉得这样判断太勉强,可以回想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什么时候看到过国家领导人在正式场合中双手做插兜状?

这几种手的冻结反应有着其内在的心理规律。扩张的肢体动作表示积极和扩张的心理状态,多样的肢体动作表示丰富多样的心理状态,而收缩的肢体动作则相应代表了隐藏、示弱的消极心理状态。无论把手放在身前身后或插在兜里,其背后的心理状态都是将自己的肢体面积缩小(军人的背手军姿不在此列),或者是减少肢体动作的多样性和被关注程度,以期达到减少被批评否定的目的。

反之,对情境很有掌控感的人,比如一档很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就基本不会在节目中出现手插兜的情况,因为他(她)自信(已经被很多人认可了)。

我们可以想见,老板在自己的地盘里也很有掌控感。当他们训斥下属的时候,是不会把手局限在一个地方或一种姿态的。训练有素的专业演员对表演场地也有掌控感,上台表演或者发言的时候,也不会把手插在裤兜里或者拘束为别的姿态,而是会非常自然地摆放在身体两侧,随着剧情适时运动;手的动作也很优雅,不用担心被诟病。

即使不是拥有掌控感,而仅仅是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