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激微反应”。它是人们在受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的不受思维控制的瞬间真实反应。如果要为“微反应”这个心理学领域的新词找个外国前辈词汇来对应的话,那它的英文原文应该是“Micro…expressions”(通常译为“微表情”)。

随着美国电视剧《别对我说谎》的迅速普及,“Micro…expressions”一词已被很多国人所熟知。这个词并不是电视剧生造出来的,在美国保罗·埃克曼教授的若干著作,如《情绪的解析》《说谎》等书中就已得到广泛应用。根据上下文,埃克曼教授确实用它来指面部微表情(时间非常短的或不充分的面部表情),用于判断被测试人的真实情绪,可用于测谎。

但是,通过查词典可知,“expression”一词的中文意思不仅仅指表情,而是涵盖了表达、表现、词句等多种意义。而分析一个人的真实心理状态,也不应当仅仅限于面部表情,应当通过观察并分析表情、肢体动作、语言意义等被测试人的表现,才能全面判断。因此,我们在这里使用“Micro…expressions”一词,其内涵就不仅仅限于面部的微表情,此处的“expression”一词更适合于翻译为“表现”。

表现就不能是故意的吗?凭什么用来判断心理状态,甚至还能用来测谎?

研究表明,大部分人体的动作表现都是可以进行主观控制的,当然也有极少数例外(如瞳孔)。但是,因为人的动物性,在受到刺激的时候所作出的第一反应(各种表现)却不太容易作假。在刺激有效的情况下,被测试人的最初瞬间反应绝大多数都是不受思维控制的,真实可靠。当然,这些反应很快就都被控制和修正了,且动作幅度很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只着重研究微小瞬间反应的原因。

因此,要想让被测试人表现出真实的心理状态,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即有效的刺激。鉴于针对“有效刺激”的研究与针对“表现”的研究同等重要,不可缺少,我们最终决定用“反应”一词来涵盖“刺激—表现”这个完整的过程,并把全部的内容提炼成一个词,中文叫做 “微反应”,英文叫做“Micro…expressions”。

严格来讲,“微反应”是个广义的“大词”,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微表情”,属于“面孔微反应”;二是除了表情以外的,其他能够映射心理状态的身体动作,也就是常说的“小动作” ,可以别扭地称为“微动作”,属于“身体微反应”;三是语言信息本身,包括使用的词汇、语法以及声音特征,称为“微语义”,属于“语言微反应”。

但同时,“微反应”在通常汉语语境下,又会让人直接联想到身体的动作反应,即前面列举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微动作”。所以,“微反应”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作为一个狭义的“小词”,以便更贴近普通人的理解。

这本书中致力探讨的,是“身体微反应”,简称“微反应”(狭义)。关于微表情和微语义的内容,将会陆续专门撰写书稿探讨。

人具有的8种微反应

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为你解读人所具有的各种微反应,其中:

冻结反应(第3 章),是人在受到意外刺激时的第一反应。突如其来的刺激,会让人瞬间出现短暂的停顿,用来看清状况,判断对策。如果在一个问题后,对方出现瞬间的行为停滞,说明这个问题让对方感到意外,意外的刺激是打破对方心理防线的有效手段;

安慰反应(第4 章),是人受到负面刺激(批评、压力、否定等)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安慰反应在说谎的时候尤其常见且明显,因为说谎是迫于某种压力而进行的行为。如果对话的情境可以确定存在某种压力,那么安慰反应可以映射出此人当时的内心状态——不舒适;

逃离反应(第5 章),是人感受到厌恶或恐惧的时候会产生的反应。如果面对的刺激具有威胁性(可能伤害到自己),而自己又没有改变局面的信心,则会出现逃离反应。远古时代的逃离是跑,现代社会的逃离则多数比较隐晦。出现逃离反应,可以判断出行为人内心对刺激源所持的负面心态,厌恶或恐惧;

仰视反应(第6 章),是对自己能力高低、地位差异、胜败预测、优劣定位进行判断后的反应。进化积累的本能,使得人会仰视比自己高大的对象,蔑视比自己矮小的对象;反之,人也会本能地尽量抬高自己的身体以期建立优势,也会在认怂的时候,把自己的身体放低。所以,观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