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2/4页)

比项羽的西楚王国还少二年)。

最后,刘姓皇族更疏远的一员——刘秀,实际上他是一个平民,建立东汉王朝,中国再呈现大一统的雄姿。

一 新王朝与新社会政策

西汉王朝第十四任皇帝刘箕子,九岁时当皇帝,十四岁时,被他岳父兼大司马(宰相级)的王莽毒死。接着是最后一任皇帝刘婴,只有两岁。当刘婴五岁时,即本世纪(一)○○年代九年,王莽的布置已经成熟,发动宫廷政变,由这一位尚不识字的五岁顽童刘婴,颁下用深奥古文写成的诏书,把皇帝宝座禅让给王莽。历时二百一十五年的西汉王朝,到此结束。王莽命名他的政权为新王朝。

中国历史有一个现象,每一次政权转移,都要发生一次改朝换代型的大混战,野心家或英雄们各自握有武力,互相争夺吞噬,最后剩下的那一个,即成为儒家学派所称颂为“得国最正”的圣君,在血海中建立他的政权。王莽打破这种惯例,他跟战国时代齐国的田和一样,用和平的方法接收政权,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权臣夺取宝座的程式,以后很多王朝建立,都照本宣科。西汉王朝在平静中消失,新王朝在平静中诞生,两大王朝交接之际,没有流血。

王莽是儒家学派的巨子,以一个学者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中国历史上仅此一次。他夺取政权的目的与刘邦不同,刘邦之类只是为了当帝当王,满足私欲。王莽则有他的政治抱负,他要获得更大权力,使他能够把儒家学说在政治上一一实践,缔造一个理想的快乐世界。他认为古代社会中,人人平等,可是到了后来,互相争夺,遂发生不平等现象。富人有很多土地,穷人则一无所有。男子沦为奴隶,女子沦为婢女。幸而仍保持自由,父子夫妇,终年辛苦耕种,却不能吃饱。为了改善这种不公平和铲除造成这种不公平的罪恶,王莽的新政府成立后,即实施一连串下列的新社会政策:

一 土地国有:私人不准买卖,恢复一千二百年以前已废除了的古代井田制度。八口以下的家庭,耕地不得超过九百亩,超过了的土地,一律没收,或由地主直接分给他的邻居或家属。

二 耕地重新分配:没有土地的农夫(佃农),由政府分给土地。以一对夫妇一百亩为原则,不满一百亩的,由政府补足。

三 冻结奴隶制度:虽没有马上废止,但禁止所有奴隶婢女继续买卖,以限制奴隶的范围和数目不再扩大,使它最后自然消灭。

四 强迫劳动:凡无业游民,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由政府强迫他劳役,在劳役期间,由政府供给衣食。

五 实行专卖制度:酒专卖,盐专卖,铁器专卖,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货币(从前任何富豪,都可制造银钱,新政府收回这种授权)。山上水中的天然资源,都为国家所有,由政府开采。

六 建立贷款制度:人民因祭祀或丧葬的需要,可向政府贷款,不收利息。但为了经营农商事业而贷款,则政府收取纯利十分之一的本息。

七 实行计划经济:由政府控制物价,防止商人操纵市场,以消除贫富不均。食粮布帛之类日用品,在供过于求时,由政府照成本收买。求过于供时,政府即行卖出,以阻止物价上涨。

八 征收所得税:一切工商业,包括渔猎、卜卦、医生、旅馆,以及妇女们家庭养蚕织布,从前都自由经营,现在新政府都课征纯利十分之一的所得税。政府用这项收入作为贷款或平抑物价的资金。

从这些措施,我们可发现王莽所从事的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全面社会改革,十九世纪才兴起的社会主义,早在一世纪时的中国,就有了构想和实践。

二 二十一年改朝换代混战

王莽的社会改革是伟大的措施,但他彻底失败,他的生命和他的王朝也跟着一齐丧失。我们可为他归纳出下列五项使他失败的原因:

第一 王莽是忠实的儒家学派之徒,而儒家学派的基本精神是崇古。所以王莽的眼光不是向前看,却是向后看。他对他诊断出来的社会病态的治疗,认为只要吃下古老儒书上所用的那些古药,就可痊愈。像土地重新分配,固然很好,可是王莽坚持恢复井田,却根本做不到。脚步向前走而眼睛向后看,仅这一点,就注定他必然跌倒。

第二 那个时代还没有推动这么庞大改革的技术能力,像贷款利息和所得税,都是“纯利”的十分之一,这涉及到复杂的成本会计,当时恐怕很少有人可以胜任。同时,即令有此人才,王莽更需要一个有组织的干部集团去执行。但他仰仗的却只是行政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