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 (第1/4页)

不过这里都是被筛选了无数次的,里面八成打开要么是石头,要么就杂质多,品质低,难以成器,要么的就竟是裂纹,就算成色种水都差强人意,也连个耳环的完整料都抠不出来。

当然,价格也不会贵,一二百一块,上千就算贵的了,根本没有上万的。

不过,这里也藏有看走眼的好东西,也因此成就了一些人,一二百块买回来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的玉料翡翠,导致这种大市场一直火爆,来的人都抱着淘金的心态。

薛郎要成车的进,估计这的老板会乐疯了。那可不是三千块五千块,那就没数了。毕竟这里块大的不多,脸盆大小就不小了。

谢老这一趟至少半月,要转几个地方,估计最少三两千万开外的消费。

家里,招收却在稳步进行。

程卫国的动作不但快,质量还真就是那样,能保证,清一色的三十以下,一看就带着点机灵劲的,就连残疾的,也没有岁数太大的,毕竟第一批,尽可能年轻一些,学的快一点。

古老他们在自己的徒弟也陆续到来的一刻,开始快速分班,等待设备安装到位,原石回来,就可以正式启动玉雕厂了。

薛郎天天跟着,虽然不是完全懂玉石玉雕的,但也不会让雪凤自己忙碌。

至于米厂,清源米业这边还是老路子,暂时做松江省,年后再进军全国市场。而松江米业,这会的工作依旧是原来差不多,不扩大,也不大浮动,保持平稳价格继续安稳的做着。

有夏梓忆掌控米业,他和雪凤真的轻松了不少,起码不用事无巨细的过问了不是?

第六天,所有的人员全部到齐,包括古老他们的徒弟,以及最偏远赶来的复员兵。

设备也都安装到位,原石也到了几大车,预计再有几车谢老就会返回。

这些天出奇的安静,薛郎担心的动静没有出现,岭南玉雕厂根本跟死神无关,知道了古老他们都跑松江市了,也没啥反应。

陆锦留在那里一直监控,也一直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迹象,霍建华对于这些老人的离去,丝毫没有赶脚,就是几个跳槽的,着实让他狠敲了一笔。

到了这会,薛郎也不得不暂时放下东江的事了,他没时间去继续鼓捣了,因为,第一场雪下来了,他要回去了,回去跟小归的父亲签合同,回去给队员们进行最后科目的训练,就是冬季山林里的生存与作战。

随着他要离去的时间临近,玉雕厂的准备已经到位,设备,教室,学徒的住宿,学习用的原石,和一大批俄玉,量,足以支撑起前期的学习用度了。

到了谢老返回,薛郎真的让程卫国找了一批学过勘探,学过地质的复员兵,不过数量有点多,七十多个,预计筛选完,起码要留下二十,其余的,也会留在玉雕厂,愿意学习玉雕就学习,不愿意,就负责普料切割。

至此,一切齐备,薛郎也没啰嗦,在谢老返回后,见过给他找的学徒,就跟雪凤商量了下,正式启动玉雕厂,但不做宣传,也不挂牌,毕竟这里还是临时的。

其实说是启动,也就是召开大会,然后会餐一顿,基本就这点事。

不过,一切都还顺利,虽然**百人,但没有任何麻烦,一切井然有序。

看到最后,也没有想象中的事情发生,薛郎跟雪凤交代了下,就独自带着队员回大山了。

不过薛郎并不知道,他预料的,从去东江开始,就没有一样发生,但回到家里,且发生了他难以预料的大事。

第0239章 同海的震撼

薛郎独自驾车直接返回了八五三,跟小归的父亲约好时间,第二天就签署了全场统一粮种的收购合同。

今年秋天,那些种植清源米业要求的粮种的农户,产量虽然略低其他高产水稻,但收入因为价格偏高,反倒比其他分场的农户收入略高。

本来各分场就被组织学习取经,看到这两个分场的效果都眼热,但没有收购的,谁敢种产量低的?

薛郎的到来,无疑解决了这个问题,当小龟的父亲通知各分场场长赶到总场,协商签署优质良种种植合同的一刻,纷纷驱车赶来,没有怠慢的。

其实这么痛快并不是完全因为有收购的了,而是薛郎签署合同要预付定金的。

定金这一块,一个分场就不是十万八万的,而是根据亩数,最低大几十万,高的一二百万。这些钱,当然不会现在进入农户手里,都会成为各分场不上报的黑地种植费用。

这也是薛郎签署合同顺利的原因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