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页)

时文彬见济州通判作陪,已知来者是谁,上前参见:“郓城县令时文彬拜见大人。”

刘通:“你可知道我来郓城所为何事?”

时文彬顿感不妙:“下官知道。”

刘通:“那你说说看。”

时文彬:“下官糊涂,误将好人当成劫匪。”

刘通:“还有吗?”

时文彬愕然:“请大人明示。”

刘通:“郓城境内有多少山贼,你可清楚?”

此时是五月的天气,时文彬原本冒着热汗,这回又冒冷汗:“卑职来郓城不久,除了梁山草寇,其他知之不详。”

刘通:“先到县衙,容后再议。”时文彬在前领路,余人跟着入城。时知县带了若干差人前来迎接,举起回避、肃静的牌子,鸣锣开道。刘通原想止之,但想此为规制,也不好阻止,只叫他们不要骚扰乡民。

郓城百姓看见县官大人在前头开路,猜想后头来的一定是济州的大官,阿弥陀佛,可别括光咱们郓城的地皮。

常庄乡民有不少呆在县城,为杨奇虎一事,特意把常不魁留在县城照应,这些天来,他一直盼望上头复查此案,相信刘大人一定会派人来的。今日听得城外锣声山响,赶紧跑去察看,远远看见刘通骑在马上,不禁热泪盈眶,心想,杨义士这回有救了,有救了!忍不住高声喊道:“尚书大人来啦,节度使来啦,刘大人来啦!”他语无伦次地喊着,旁人听了,分不清到底是三个人还是一个人。

常庄民众听到常不魁的喊声,知道他是见过节度使大人的,一起跟着高呼。郓城人听到喊声,争相跑出围观,兀自不信。后来看见常不魁等常庄人跪在地上磕头,还以为自己看花眼。尚书那是朝中大臣,二路节度使手握重权,人家会来咱们这小地方?不过时知县亲自开道,济州的吕通判相陪,九成是真的了。

九十 东溪晁庄

晁盖二人不明所以,却不好再问,静候刘通的下文。

刘通:“二位对方今天下有何感想?”

他二人对望一眼,吴用说道:“明人面前不说暗话,而今奸臣当道,搜刮没有宁日,有些蛮力的跑去投靠山寨,做起了响马,胆子大些的,也在动地方的主意,花石纲、生辰纲一类,那都是民脂民膏,在江湖人士的眼中,都是不义之财,不取白不取。”

晁盖:“俺晁盖虽说不缺黄白之物,心中的恶气实在难咽,因此想做那没本钱的买卖,刘大人拿我去治罪,不算冤枉我,其他弟兄都是穷苦出身,还请大人从轻发落。”

刘通:“拿你们治罪,于事无补。方才说的只是我朝境内之事,不知二位对外事有何看法?”

晁盖:“常言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俺常听学究谈论外番事务,契丹国事糜烂,烽烟四起,辽东女真造反,兵势日盛,也不知对我大宋是祸是福。”

吴用:“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据说刘大人曾经出使辽国,不知是否确实。将来之事,用心中疑惑,实在看不明白,还请大人指点迷津。”

刘通眼望天边浮云,没有马上回答,心思已经飞向远方。内忧外患,该以何策应之?又想,宋辽一旦交战,辽皇会如何对待秋燕郡主呢?晁盖二人见他眉头深锁,未敢打搅。

刘通心中微叹口气,好半晌才说道:“我来京东任职,便是为此。前头忙于政务,差点耽搁郓城大事,所幸来得及时,你们尚未铸成大错,既是侥幸,更是万幸。”

晁、吴:“愿闻其详。”

刘通:“辽国气数已尽,几年之内,行将不复存在。此天赐良机,原是我朝北伐的大好时光,可惜我朝内有忧患,兵无战心,将无斗志,民无战意,何力北伐?就拿郓城一县来说,梁山之患不除,济州之兵如何北上?战争,打的是国力、财力,民力有时而穷,何处去找钱粮?”

刘通见他们似有所悟,又道:“辽国已不足虑,我大宋之外患,实为辽东女真。契丹覆亡之日,就是我朝危急之时,女真必然挥军南下,为上者有心抗敌还好,若是无心御敌,以我大宋疲散之师,如何抵挡女真的屠刀?”

刘通的一番解剖,有如拨云见日,使晁、吴二人霍然开朗,二人一身的汗水涔涔而下,为自己先前的莽撞深感不齿。

吴用:“外祸之至,需当如何处置?”

刘通:“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光凭一人一地之力,那是行不通的。若是不幸言中,将来金贼侵我疆土,杀我百姓,还需我等振臂而起,誓死周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