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 (第1/4页)

通过飞桥,几人很容易的踏上了定海号战列铁甲舰的舰艏甲板上。

“只有踏在了这个庞然大物身上,才能真正感觉到他的庞大、肃穆和威严。”数天之后,作为验收未来德意志海军主力舰的负责人,哈茨费尔德男爵在自己的报告开篇这样写到。

德国人在未来的感叹罗凯几人有幸提前感受到了。几乎是在踏上甲板的一瞬间,一股名族使命感就笼罩在了包括罗凯在内的五人身上,这是踏上民用船只绝对无法体会到的感觉,镇魂提魄,热血沸腾。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拥有了这艘铁甲舰也同时意味着几人身上的担子更加沉重。

在舰艏之上,最引人注目的无疑就是船头的两座双联装两百八十毫米口径主炮了。

两百八十毫米口径双联装炮塔,是罗凯最终定下的最适合这艘战列铁甲舰的利器。

通过试射以及对倭国舰队的实战,原先制造的三百四十毫米口径五十五倍径LK海军舰炮被罗凯所否决。

炮塔过多就会使战舰结构不强,装甲安装困难,火力分散,而且还会造成战舰的稳定性大减,所以高射速的少量的联装火炮是战列舰发展的必然趋势。

炮的结构过于复杂化和重型化,威力固然惊人,但是必然会导致火力的密集性大大降低,同时巨大的后座力和重量也会极大的考验战舰的承受力。

后世倭国在甲午海战和对马海战的成功告诉了全世界的海权国家,高射速的中、大口径火炮比单纯的超大口径火炮在海战中更为适用。

况且,根据对德国铁甲舰的研究,罗凯发现如果用梯恩梯装填炮弹作为爆炸装药,两百八十毫米口径五十五倍径LK海军舰炮足以应付现有的任何铁甲舰。

其实两百八十毫米口径主炮在这个年代,绝对当得上巨大二字。至少在厉擎苍和王军胜两人看来,绝对是兵灾之利器也。

舰首共有两座双联装炮台,为了便于射击,最前面的主炮是安装在甲板上,后面的主炮安装在炮台上,离远了看就像是第一座炮塔背着第二座炮塔。

绕过船首的的两座背负式炮塔,几人爬上楼梯来到舰桥之上。

舰桥是军舰的大脑,是操控舰艇和指挥作战的地方,通常设置在舰艇上层建筑中的航行、作战指挥和操纵部位。一般位于桥楼顶部的前端,包括指挥室、驾驶室、露天指挥所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高高的露天指挥台上,挟大炮巨舰之威,厉擎苍不由自主的念出了唐代诗人杜甫脍炙人口的名句。也只有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才能体会到诗圣杜甫当时的意境。

“爬得高了固然有金銮殿里视苍生的快感,但摔下来同样有跌落金銮天上地下般的落差。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是为英雄名扬千古,败者是为罪人遗臭万年。厉兄,你可要想好了,这可是一条莫能回头的不归之路,踏错一步就遗臭万年。”

罗凯一边说着富含深意的话语一边抚摸着露天指挥台上冰凉的把手,仿佛只有借助金属的冰凉才能使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

“我不怕跌落谷底,我只怕没有站在高处过,遗臭万年又如何,名扬千古又如何,一切交于后人说。”

厉擎苍大手一挥,豪气千千万。

“好,赶明儿我们一起出海和洋人比划比划,告诉他们这海是我们华夏人的海,这地是我们华夏人的地,这天是我们华夏人的天,天塌不下来。”

当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铁甲舰,罗凯发现自己的斗志终于被点燃。

“我要做那海浪,把世界踏在脚下。”

心中发下誓言,罗凯的雄心壮志是在这时点燃的。

就在同一时间,却在不同地点。

一艘挂着中立旗帜的商船自英属印度的最大港口孟买出发正缓缓向台海岛驶去。

自48个国家在1856~1857年签署了《巴黎海战宣言》后,中立旗帜成为了远洋商船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

《巴黎海战宣言》的主要内容是:永远废除私掠船制度。对装载于悬挂中立国旗帜船舶的敌国货物,除战时违禁品外,不得拿捕。对装载于悬挂敌国旗帜船舶的中立国货物,除战时违禁品外,不得拿捕。

时下正值清法两国在越南大打出手,大清国还好说,出了名的软蛋,但谁也保不准贪婪的法国私掠者会不会客串一下加勒比海盗,如今法国远东舰队在越南和法属印度支那的海港至少驻有三十艘军舰,法国私掠者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