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 (第2/4页)

了不少朋友。到时有了事情,可以找他们帮忙。”

张老爷子这时才露出了笑模样,拍了拍二郎的肩膀,“那爷等你回来过中秋。”

二郎的目光闪了闪,笑着点了点头。

送直了二房一行人等,老爷子吃了口饭,就扛着锄头下地了。今年的地头比往年多了,一共八亩地。

与往前一样,种玉米,种高梁为主。再有一亩地老爷子打算种大白菜。为了就是张四娘那边做辣白菜能供上货源。

张老爷子打算私塾盖完之后,用手里的银子再买上几亩地。庄稼人靠地田地吃饭,八亩地还是太少了。

*********

西山村宋家。

宋王氏回到了宋家小院,给四娘做午饭。

祖孙两人在饭桌上谈起了种田地事情。

按照张四娘的想法,家里那一亩半分地儿,种不种的都不打紧。她们手里现在有辣白菜这个品种,做下去,就比种地强。宋家只有三个女人,单挑出哪一个,让她独自种地都不行。

莫不如就不种了。

宋王氏在冬天里紧顾着作坊的事情,开春了,也想着种点玉米什么的。但要是一点也不种的话,就感到很不自在。

“那吃喝啥的呢?我看这事儿不中。”宋王氏不同意,挣了点银子是不错,但要花着银子去买平时种种地浇浇水就能得到的食粮,她不愿意。

“姥娘,如果你想要有地种的话,肯定不能只有咱眼前的这一亩半分地儿。你付的辛苦没有价值了。”张四娘道,“姥娘你等下算算咱们手里有多少能挪用的银子,咱们去买些地回来。做不来,咱就雇人种。这样秋收的时候秋收的银子也合得上,总比你累死累活的只种一亩地强。”

宋王氏细想了一会儿,“那咱家前头的地呢?”

“不种了。”张四娘咬了下嘴唇,将一个在冬日里就盘桓在她脑海里的想法说了出来,“姥娘,我打算开一个养鸡场。”

第130 131章

ps:

先贴上来了,眼睛太疼了,明天捉虫。

“你打算卖鸡蛋?”宋王氏问道。

张四娘摇头,如果单为卖鸡蛋而开鸡场,那她一定会赔死。她打听过,这方圆百里的村镇还没听说过有人开养鸡场。因为几乎是家家都养鸡,鸡蛋或留着吃或卖钱。成规模的养鸡闻所未闻。

而从搭建鸡舍,添置鸡槽等设施就需要一大笔银子。再加上抓鸡苗。

开养鸡场,张四娘心里是有着另一番打算的。

不过,她眼下没有那么多的银子,她需要一个合伙人。

而最大可能与她合伙的,就是得月楼的周掌柜的。

“姥娘,这事儿我再听听周掌柜的意思。毕竟他见多识广。至于说种地,咱先把这场的四周种上苞米。然后,再打听着附近有没有良田可卖,先买个五亩地种着。你说呢?”

农民都离不开土地,再怎么专营生意,在他们的眼里都觉得不是正途。

宋王氏点头,与张四娘商量着辣白菜的作坊里还要再请三个人手。张四娘从前就说过,不让宋王氏与宋氏整天在作坊里。现在作坊的运转良好,一切都已经步入正轨。就可以找一个熟手在作坊里当管事。

现在春耕正忙,宋家的人口本来就不多,如果再做别的营生,就分身无术了。

与宋王氏最后商量的结果就是让江婶子当管事,工钱再涨三成。

事情定下来后,宋王氏与宋氏在农闲之余,就张罗起给张玉凤的嫁妆。

在宋王氏看来,即便宋氏合离了,可与张家还没断了来往。再者张玉凤嫁进了西山村,看着刘成一直帮着宋家良多。也该准备些彩礼的。故此,无论从哪一方面论,宋家的彩礼不能断了。

“家具那边顺子已经帮着简单的打了几样。都没有问刘成要钱。只说是当彩礼了。”宋王氏先说了自己刚打听出来的事情。

何氏接口道:“衣裳、铺盖、老太太活着的时候,都预先做好了。原本没出那事儿(指二娘)和二弟妹都商量好了。旁边的东西也不准备了。每人出二两银子。他们走了,银子给了小姑。可我手里现在也拿不出那银子,就比照买了些尺头,头面,又给她做了几个枕套,被面儿。多少就这个意思吧。”

宋氏这边算下来,何氏给出的东西。也差不多二两了。

如果宋氏再准备的话,有些东西就不能重复了。她是一个很实际的人。刘成的家,她去过几次,一方斗室。家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