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序 一生中有几个十年

人一生中能有几个十年?日本作家铁屋彰子花了她一生中最宝贵的十年,就是要完成她的梦想,写出一本有关林青霞的书。

在这十年当中,她往返于洛杉矶、香港和台湾无数次,自己孤身作战,相信所有接受她访问和提供资料给她的人,包括导演、摄影师、美术指导、我的好朋友,都是被她的执著和诚意所感动。

十年前第一次见到她 ,天气很热,她满头大汗,一脸傻笑,拿着一些连我都没有的旧海报、杂志、碟片、照片等一大堆东西到我家。她很紧张、很兴奋,感觉自己受宠若惊,但又好奇地想知道,很少接受采访的我,为什么肯见她。我说是因为被她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同时,我的座右铭又是:有志者事竟成,所以答应与她见面。

就这样,一个日本人,一个中国人,一台录音机,两个英文都不好的人开始谈话。

头两年,她不停地往返于洛杉矶和香港,也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和我见面。这不是我想要的,同时我觉得,这样的沟通方式、这整件事是行不通的,于是我停止了和她见面。

在我对这件事渐渐淡忘的时候,好友陆玉清告诉我,大块文化将要发行这本《永远的林青霞》。我在想,这本由日文翻译成英文,再由英文翻译成中文的书,会是怎么样的情形?我不忍心阻止她。后来想想,她若花了十年的功夫,而我只花十天的时间帮她修改,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当我看完她的手稿,看到朋友眼中的我,看到早已淡忘的影圈生活和旧时的点点滴滴,真是恍如隔世。在时间的巨轮推滚着我不停向前行的十年当中,我尝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生离死别。在我对我的过去已经感到模糊的时候,重新再看以前的“林青霞”,仿佛和读者一样在看另一个人的故事。

我在回顾这十年的当下,想着生活在另一个国度的彰子,她那十年又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事?

在此,希望她往后的几个十年里,能够放下“林青霞”、拎起“铁屋彰子”,为自己的人生,为明天和未来好好打拼。我在这儿衷心感激她为我付出的一切,并寄予最诚挚的祝福。

林青霞

2009年8月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切全在王家卫脑子里(1)

我首次访问林青霞时,她穿着橘色五分袖针织夏衫和白色棉质长裤,高、苗条。她细致的肌肤很明亮,近乎透明。本人比银幕上更加美丽。我们握手打招呼,接着我把小型录音机放在她面前。

铁屋彰子:非常感谢你的配合。这次访问我想用英文描写你,因为世界上有很多不懂中文的人,对你和你的作品很感兴趣。除了美国人和欧洲人以外,还有东亚的年轻一代华人。

林青霞:他们对我的作品有兴趣?

铁屋彰子:你看过这篇报道吗?(我出示1996年9月—10月的《电影评论》(Film ment)杂志)

林青霞:我翻过。她的作品

铁屋彰子:这本杂志不只影迷会看,专业人士也会看,登上这本杂志的封面可谓大事一桩,不过文中关于你的描述还是有明显的错误。

林青霞:就连华人圈也有回应。《世界日报》报道了这件事,说国际影坛注意到我。

铁屋彰子:我也读了那篇报道。所以我才跑了一趟书店去找那本杂志。我觉得很不错,买了两本,一本工作上用,一本当作收藏。《重庆森林》(1994)

林青霞:(林青霞翻阅那本《电影评论》杂志)我跟你说一件事——两天前,我先生的几个日本朋友到我们家做客,我以前没见过他们,客厅茶几上摆着这本杂志。过了一会儿,有个客人拿起杂志,问我:“这个人是你吗?”(林青霞指着《电影评论》杂志刊登的《重庆森林》剧照)我说:“没错。”他差点儿跳起来,说:“我好喜欢《重庆森林》,但我不晓得片中那个戴假发的女郎就是我朋友的老婆。”

铁屋彰子:对方知道你是个大明星吗?

林青霞:他不知道我是谁。实在很好玩!很多外国人非常喜欢《重庆森林》。即使他们见过我本人,却不晓得我就是那部电影的演员之一,因为我在片中戴了假发和墨镜。有一次,我和我先生去纽约看Esprit拍海报,我们进了摄影棚,有个美国人,应该是摄影助理之类的,他听说我演过《重庆森林》,特别来到我面前,上上下下盯着我瞧。他说:“真的是你演的?我好喜欢好喜欢《重庆森林》。”

铁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