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 (第1/4页)

临安市的汽车站,高明军开着自家的货车在门口等着,这货车前面能坐一个人,后面能坐三个人,四个人勉强挤挤也能坐,总比让三个老人去挤公交好。

几人下车走了出来,大家都拿着各自的行李,高明华大包小包地提着背着,指着前面白色的货车道:“爷爷、姥爷、姥姥,你们看,这就是我们家的货车,明军来接我们了。”

第111章 回家

“这也是我们家的车?”高老爷子惊讶地指着货车问; 这四个轮子的大个头跟那三轮车不一样,货车可是那些大工厂才能有的,看起来怕是能装几千斤粮食,看着就不便宜。

现在还是经济刚刚发展的八十年代初,不是后世机动车泛滥成灾的时代,街上跑的车是不少,和以后相比绝对还是很少的。看到自家就有一辆,这就让几个老人都很惊讶了。

“就是我们家的车; 赶快走吧!”林佳也背了不少老人非要带来城里的东西; 都是一些自家地里产的山上摘的; 说他们在城里不好买,也是一片好心,她也挺乐意。

“哎哟我的娘,这也太好了吧,你们才来了多久,就买上车了; 这得多少钱啊?”老太太面上满是激动之色; 她虽然知道有车; 可乍一看到还是很高兴。

林老爷子看了老太太一眼,低声道:“别问了; 赶紧回家。”这傻婆娘,财不露白不知道啊,这周围的人来来往往的,就不该提钱; 得尽量小心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对对,我们回家再说好了。”老太太也反应过来了,他们人生地不熟的,还是小心点好。

正说着话,高明军可能是从车里看见人了,一下车就快步跑到门口使劲招手,几人也走了过去。

“爷爷,姥爷、姥姥,你们总算是到了,我在这等了好一会儿了。”出去以后,高明军挨个把人叫了一遍,然后把东西接了过来。因为相处得少,其实高家几个孩子对这三个老人没有太多亲情,更多的是尊重。

可能不论是什么时候,老太太的话都要比老爷子多,两个老爷子只是看着人点头,老太太见到高明军就拍拍他的肩膀,很欣慰地道:“我外孙子真是精神啊!现在还会开车了!”

“姥姥也很精神啊,一点都没见老,这趟来可得多住一段日子再走。”高明军咧着嘴笑,态度很好。

“行,我可不能白来,得多照几张相片,多去几个地方,你是不知道啊,昨天吃饭的时候有多少人都羡慕我能来城里,让我……”

老太太巴拉巴拉的,让林老爷子给打断了她的话,“你这人别再说了,生怕别人不知道我们是土包子进城啊,再说让亲家和外孙都笑话了。”

“没事,我们咋会笑话姥姥呢,我们刚来的时候也这样。”高明军和高明华都表示理解。

高老爷子摇头,慢悠悠地笑道:“亲家,别说孩子姥姥,其实我也是这样想的,一把年纪了好不容易能有机会来省城,玩个够本才值得,毕竟这辈子就这么一次,错过了就没有了。”

“你看看你,光会嫌弃我,懒得理你了,我们赶紧上车吧!”

“好,上车上车,把行李都放到后面去,家里已经在准备晚饭了,到了就能吃。”

“走吧!”

老太太哼了一声就不看她老头子了,这人就会拆她台,她说的也是实话啊!昨儿寿宴的时候,多少人都羡慕她,眼红的也不少。除了最争气的闺女和小儿子,她养的这些孩子都还凑合,就是有点小毛病,也总比懒的、馋的、软的、坏的这些好。

坐车的时候高明华跑到车厢里去了,反正就十几分钟的路程,林佳和她爹娘坐在后座,高老爷子坐在副驾驶座上,大家都好奇的看着窗外的建筑、风景,时不时说一下自己觉得新奇的东西。

“这是什么地方,这楼怎么这么高啊?全是玻璃?”

“这是电力管理处。”

“那又是哪里?”

“这是明湖,很多人喜欢来这里玩,过几天我带你来。”

……

十多分钟以后,货车驶入了一条比较安静的水泥路上,路上扫的干干净净的,道路两旁有鲜花有绿树,看着美丽又宁静,坏境十分好。

再看看路边的房子,院子里看不见,可上面看得清清楚楚,全是三层楼的楼房,装修得特别精美,连墙体的颜色和窗户的形状都和外面的不一样,独门独户的院子和老旧的筒子楼、稍新的居民楼有着本质的区别。

车还没到家,家里的大门就被守着门口看高明义打开了,高明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