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 (第1/4页)

麴崇裕一怔,看见麴智湛投来的淡淡目光,只得低头应了一声,走出门外吩咐随从。

裴行俭的脸上满是为难的神色,半晌才叹了口气,“不瞒子玉,西州不比伊州地广人稀,当真是人多地少,我这两个月来都在头疼此事,高价收粮、动用行商,种种法子都试过了,原也是照着十万石备的,如今却只有五万石有些把握,若是加上夏收的租子和西州存粮,大约也就是六万光景。”

麴崇裕回来时正听得此话,心头不由也狐疑起来,他忍不住看了父亲一眼,麴智湛微不可见的摇了摇头,他心里一动,站在了一边。

苏南瑾心里冷笑了一声,眼角一瞟,只见麴智湛仍是一副笑面佛的模样,似乎全然不觉得这粮草之事跟自己丝毫关系,麴崇裕则看着案几上的砚台发呆,也是满脸漠不关心的神色,心头更是一松,看着裴行俭也叹了口气,“实不相瞒,此事我也知晓为难,只是此次大军有十万之众,程大将军给家父下了严令,在大军抵达之前,西、庭、伊三州务必以每口三石之数备齐军粮,违者以军令论处,家父这才令我来知会都护与长史,必得在七月之前,备齐此数。”

十二万石?裴行俭目光中露出了几分真正的愕然,一时没有做声,苏南瑾却笑了起来,“守约不必担忧,家父也知我与守约有旧,因此才特命我过来助你一臂之力。”

裴行俭诧异的看了他一眼,“子玉兄……”

苏南瑾微微扬起了头,“我此来奉命领三百精兵随行,守约先尽力筹集粮草,待到七月前入仓,所缺之数,我便派兵入乡征粮”

“派兵入乡征粮”这六个字一出,连麴崇裕都惊讶的转过头来,这个词背后的残酷含义,西州人绝不会陌生。裴行俭脸色不由也微微一变,“万万不可,守约定竭尽所能交上粟米,只是十二万石……”这个数目的确出乎了他的意料。

苏南瑾叹了口气,“守约果然菩萨心肠,子玉佩服,只是军令如山,哪有半分商量的余地。守约你且放心,你先尽力而为,七月之前,若能如数交上自然最好,到时若有短缺,我便是拼上背个骂名,也不能坐视你被程总管军法处置”

看着裴行俭皱眉不语的摸样,苏南瑾的心中不由一阵惬意:他在西州呼风唤雨,却没有料到还有这一招在等着他吧?这是听闻裴行俭的那把火后,父亲苦思冥想才定下的计策,一口三石的数量也是父亲向程将军提出的,伊州人少,地却不少,两次强征之下总算收到了两万四千余石,但以西州的土地,要拿出这些粮食,却比登天还难。这样一来,先以军法之酷威慑,再以收粮之举市恩,同时也让裴守约好容易在西州建立的人望就此扫地,一石三鸟,便算是向裴守约先收一些利钱。

裴行俭沉默片刻,点了点头,“子玉好意,我心领了,此事可否再容我几日?”

苏南瑾摇了摇头,“中元之前,大军必到,纵然我想帮守约拖上几日,但军法不容情,守约莫存侥幸之想”

屋里的气氛顿时沉闷了下来,连麴智湛脸上的笑容都收了两分,外面倒是适时响起了一个小心翼翼的声音,“世子,梅子浆可是即刻送上?”

麴崇裕笑着看向苏南瑾,“如今苏公子正事已谈完,还是先尝尝这柳中县的梅子浆罢”

被井水凉过的梅子浆酸甜可口,入喉便如一根冰线便让人暑意顿消,麴崇裕又随口说了些采梅女之类的风花雪月之事,屋子的气氛慢慢放松了下来。

裴行俭却有些立不住,沉吟片刻还是道,“麴都护,下官还是先去吩咐属下四处催催粮草。”又对苏南瑾抱歉的一笑,“子玉,我失陪了,待得有暇时,定然请你好好喝上一顿。”

苏南瑾笑意轻松,“守约当真是勤于王事,让人佩服。”

麴崇裕却轻佻的挑起眉头,“守约好生让人扫兴我还要给苏公子设宴接风,再说,苏公子是头次来西州看,也该有人有人带他游玩游玩才是,你难不成都要躲了去?”

裴行俭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只怕这些天下官都不会有太多闲暇,还要劳烦世子费心。”说着向三人抱了抱手,转身便走,快到门口却突然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笑道,“下官差点忘了,说来苏公子也不是外人,苏将军便是毕国公当年的麾下爱将,两次随大将军出征西域,只怕西州也是来过的,苏公子家学渊源,想来对西州自不会太过生疏。”

深青色的门帘悠然落了下来,苏南瑾一颗心却忽的悠了上去:自己来之前,父亲曾反复交代过,他曾在镇国大将军阿史那社尔麾下征讨高昌之事,绝不能对麴氏父子提起。毕竟阿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