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 (第1/4页)

通,也逐渐放开。

问心无愧,何惧人言?

倒是那个燕霜夜,果然有点用心不良,说不得以后要小心应对了。

这时,正在众人有些窃窃私语的时候,却又有一个丫鬟从偏厅那边走了过来,秉道,“燕先生让我向太妃禀告,他极是佩服林姑娘的琴艺,一时思虑不周,却是只怕要让林姑娘声名受损。他知道林姑娘的琴艺,却是在北上的时候,当时林姑娘恰好也在运河上,他曾在船队停驻的时候,于河边听见林姑娘弹琴。心中钦慕,因此打听过。”

黛玉再次郁闷了。

燕霜夜这番话倒是给出了一个直接的、清楚的答案,而且也算是合情合理。问题在于,除了让人想到“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这些词汇之外,真的有更好的效果吗?而且这番话……也未免太失礼了一点,不等于对一个没见过的女孩子表现好感?在这个时代而言,已经是轻佻到一个相当严重的程度了!

顿时,她就是面色一变。

倒不是这个时代的大家闺秀遇见这种事情,除了娇羞之外的另一个标准反应:愤怒或者故作愤怒。她确实是有些生气,却是在气愤,这个明显是顶尖高手的家伙,不知道为何要如此戏弄自己。

至于这是不是真心?黛玉根本没想过这种可能。光凭一首琴曲能代表什么?连见都没有见过。司马相如一首《凤求凰》求得了卓文君看似是一段千古佳话,但谁能忘记卓文君后面的《白头吟》呢?

不过,不管怎么说,她这个表情都是颇为符合标准的。

尽管黛玉很快就发现,这并没有什么作用。

大家更加兴奋地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只有宝钗探春和之前那个叫做穆华的姑娘颇有些同情的看着自己。大家都憋在宅子里面镇日里无聊,有哪个宅子里面发生了一点什么事,便算是经常见惯的,也难免要拿来讨论一番,何况还是这样的新鲜事?

在感叹那果然是一个风流才子不知礼数冲动鲁莽的同时,也不免都有一种看好戏的兴奋感。

不要说她们,就连贾母,在心中都有些猜疑了。

倒是北静太妃,听了这丫鬟的叙述之后,稍稍愣了愣,说了一声知道了,让丫鬟退下去了以后,偏头和北静王妃说了几句,竟似乎连之前的比试评比,也给忘记了。

过了一会儿,这才说道,“这位燕先生,是个出了名的风流才子,又是南荒而来,未免不知道礼数,实在是唐突林姑娘了,不过没有让他来道歉的礼。他是溶儿的好友,便由我替他道歉一声了。”

贾母早注意着她们两个,她们这么一说,忙说道,“不敢不敢。”

心中却是一沉。

那个燕霜夜也不知道怎么的,居然传进来这样的一番话。这样的话……简直有求亲的意思了!本来就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门客,如何敢有这样的意思?可是看北静太妃的意思,简直有不敢怠慢,想要替他做主的意思!

北静太妃又向黛玉笑道,“如今我是真是好奇了,不知道林姑娘可愿解我之惑,弹上一曲?”

黛玉在心里叹息一声。她注意到,北静太妃的眼神,也没有之前那么亲切友好了,而是含了几分疑惑与探询的味道。

现在她好奇的,只怕不只是她的琴艺,还有她的心意吧?

这次却是难以推脱了。弹上一曲,这自然是不成问题,否则这方面的麻烦就是不断。只不过弹了以后呢?也只是证明,她果然琴艺高超罢了。和这个燕霜夜扯上了关系,其他人的眼光可以不在意,只怕,在贾府的生活,都会再次麻烦许多。

黛玉不得不感叹,果然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她本来以为,能够安安稳稳的至少过上几年,谁知道,才是这搬进大观园的第一年,贾府最后的盛世三年中的第一年,就因为一场宴会,遇到了如此的、突如其来的变化。

接下来会如何,现在连她自己也说不准了。

点点头站起来,她以中国人惯有的谦虚谦了几句,北静太妃见她神情自若,倒也恢复了几分赞赏之情,指着让人把自己珍藏的一把瑶琴拿了出来。

99

第九十九章 。。。

* 因为这次不是用琴曲来贺寿了,而只是展现自己的琴艺而已,黛玉也没有客气,行了一礼以后,就神色淡漠的坐了下来,先把面前的琴给打量了一番。

北静太妃取出来的琴,果然是一把好琴,从样式来看,是一把保存得相当完好的唐琴,而且,还是其中之最的“雷公琴”。据说“春雷”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