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部分 (第1/4页)

正在进行对苏战争,像这种夹在文件堆中的关于A5的发射报告他甚至可能根本没有去看。

不过除了A5的报告,前面的几份报告他都是看过的,也大致了解火箭基地的一些发展情况。

1928年,后勤装备部有人提出了液态燃料火箭作为长程攻击武器的可能性,叶枫随即想起了导弹,于是派遣对火箭研发有兴趣科学家负责筹组相关事宜,不过最开始是由中情局四处招募人手的,不久就招募了戈达德等数个国家的科学家加入这个实验基地,1930年正式开始进行液态火箭推进器的试验。

就在这一年,在演习场内进行了第一次试验,不过那次试验并没有成功,火箭发射后十秒钟就解体爆炸了,还一度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一年后,戈达德的团队终于研制出了第一款采用酒精与液态氧推进剂,重达150公斤,直径0。3米,长约1。4米的A…1导弹。也是在演习场进行发射的,那次发射成功了,不过因为推力太小,整个射程也不过达到两公里。

但这次成功的实验,对火箭基地的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了,不久后,在演习场北面山区正式兴建保密基地,火箭实验基地正式迁入保密基地内,并得到了后勤装备部大量资金和物资支持,随后又将原位于白马城和克卢恩市的的几个发动机研究机构一起迁入了基地,组建了克卢恩发动机研究所,基地也随之扩建。

1932年,这个保密基地直接划入炮兵司令部直辖,资金和物资得到了进一步倾斜,同年还组建了无人驾驶飞机研究基地,整个大保密基地逐渐成形。到1934年,克卢恩大学成立,保密基地才正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可能说保密基地后来的发展,一切都与当初的A1成功发射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随后几年时间内,布劳恩等更多火箭研究专家和兴趣爱好者们也纷纷加入保密基地,让这里的科研实力大幅提升,期间戈达德等人不断进行火箭研发,终于陆续取得了更多的突破。

1933年6月7日及8日,戈达德的研究团队成功发射两枚重500公斤,安装陀螺仪并以液态氧及乙醇为动力来源的A2火箭,此次测试两枚火箭以10。2公里及11公里的射程掉落在东北面荒原之中,虽然射程远未达到叶枫的预期,叶枫当初看到这个报告时,根本没有什么表示,但对于火箭基地来说,这是一次重大突破,甚至基地内后来对A2火箭的后续开发一直持续了两年多,直到1935年才终止。

1936年,布劳恩开始在火箭基地崭露头角,在戈达德的支持下自组团队更近一步着手研究第二代的A…3火箭。

A…3火箭重达750kg,直径0。7m,长6。5m,推力增大到14700kgf,不过虽然A…3火箭试验成功,让布劳恩在基地内名声大噪,并开始逐渐取代戈达德成为基地内的主要负责人,同时还担负起了无人驾驶基地那边的部分工作。

但从技术上来说,A…3火箭的射程距离仍旧未达当时研究团队的期待。更远未达到叶枫的预期,而相关的技术瓶颈越来越明显,也是从那时开始,叶枫开始逐渐放低了对基地的期望值,但期望值放低的同时,也代表着叶枫对导弹这种划时代武器的研发关注度的降低。

叶枫身为一国总统事务繁多,对某一个项目关注降低很正常,好在叶枫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导弹这种划时代武器的作用和能量以及前途,所以在投入方面并没有少,反而要求后勤装备部和炮兵司令部进一步倾斜。

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持,火箭基地的实验还是无后顾之忧的,1937年,布劳恩和恩师戈达德的团队合并,共同开发A4火箭,A4预定目标为射程38公里、最大射高90公里、运载量1吨的大型火箭,由于实验规模已经大到旧试验场无法提供足够测试空间,因此基地再一次扩建,最终达到了现在这样的规模。

A4火箭同样是成功的,1939年末的发射达到了设计预期目标,曾在基地内引起轰动,只是报告在叶枫手里时,看到那些数据时,叶枫当然知道这样的数据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很远。

而此后的A5的情况他知道自己肯定是还没有看报告,所以他根本不知道在K2之前还有一个A5。毕竟A4的试验是1939年末进行的,他没有想到时隔不过一年,基地内居然又成功的进行过A5的试验。而且很显然的,布劳恩认为A5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否则他们不会集中精力转而在制导技术方面转向与无线电制技术不同的惯性制导技术上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