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部分 (第1/4页)

其东面是无尽沼泽,即便临时修建公铁路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何况苏联人也绝不会放任我们在谢罗夫以东地区修建公铁路。”第一方面军副总指挥、河东军区司令巴斯图尔克马上说道。

“其实也并不算是唯一通道吧,我们也可以在北面越过乌拉尔山杀入欧洲的,在欧洲的乌拉尔西坡南下,可以攻击谢罗夫西面的要道。”第12集团军司令贺敏田摸着下巴说道。

一旁的政治部主任国为民闻言,看着贺敏田笑道:“翻过乌拉尔山容易,毕竟现在谢罗夫以北的乌拉尔东坡已经尽被我们控制了,但越过了乌拉尔山之后,你想过没有,你等于是直接跳进了狼窝,莫说沿西坡南下,只怕你刚刚翻过山,就会陷入围追堵截之中,等你到了谢罗夫西面时,怕是渣都不剩了,虽然都是乌拉尔地区,但西坡与东坡不同,西坡到了欧洲,是人家老巢,人口密集,城镇无数,就算第一方面军全部越过乌拉尔山,也绝对是寸步难行,必然要陷入一城一地的反复争夺之中,那就更没有意义了。除非彻底解决了乌拉尔以东的苏军后,挟数百万新胜大军杀过去,才有可能取得一定优势。但至少现在我们是不可能办到这一点的。”

贺敏田讪讪的摸了摸了后脑勺道:“那现在怎么办?如果是这样,那还真是只有强攻一途了。那就更不应该停下攻势,否则叶廖缅科会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回复元气。以后再总攻更困难。”

这时朗。帕多道:“暂停攻势是必须的,我们连日进攻,战士们也不是铁人,必须喘口气了,否则城没攻下,自己倒累断了气,那就成笑话了,休整一下,调整一下节奏,缓和一下情绪,回复体力养足精神是有必要的,而且借着这段休整时间,我们也应该好好反思总结一下我们的战术,总之仍然按照此前的进攻方式绝对不行。这个我们已经用了十六天的时间得到了证明。就算接下来我们不得不继续强攻,我们也必须多考虑,看看能否找到更合适更有效的强攻手段。”

“其实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攻坚方式,谢罗夫的苏军兵力是远少于我们的,说装备,他们也绝不比我们好,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他们是守城一方,有坚固的防御工事,有碉堡,我大小要塞,在城市中,有交通道路,火力配备移动都要方便,假如我们能够找到最佳的攻坚办法,压制他们的火力点,摧毁他们的防御工事或碉堡的话,失去了这些屏障,叶廖缅科还能拿什么阻拦我们。”巴斯图尔克马上说道。

朗。帕多也点了点头,但紧接着又皱眉道:“只是能用的办法我们已经用过了,炮击、轰炸、装甲突击哪一样我们都没有放松,但叶廖缅科不缺补给,不像当初的东南方面军,叶廖缅科现在有足够的大炮,足够的防空火力,足够的物资材料,弹药粮食,我们损失了上百架飞机了,也曾经打开过缺口,但无法彻底压制敌军炮火,缺口马上就被堵上,隔夜缺口又被修缮一新,第二日我们又要重头来过。所以现在我们要想的办法只怕还得解放我们的思维,不能只局限于大炮和飞机了,我说了,这一点,拥有更便利交通优势的叶廖缅科比我们还有优势,哪怕我们的大炮、飞机坦克比他们先进,但也架不住他们的数量多,架不住他们源源不断的增援和补充。”

第662章 喀秋莎

谢罗夫城西北面约四十公里处,卡瓦河右岸的沙伊姆小镇,此时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兵营,不,或者说炮营更合适,这里云集着三千门各种火炮,这些都是刚刚从苏尔古特紧急运来的增援第一方面军的火炮。

其中有重型榴弹炮,加农炮,也有一些迫击炮等轻型火炮,此时正在忙着分派补充到各部队。

十多天的攻坚战,加上此前作战的几个战场上运动路线运输不便,已经损毁的火炮不少,后勤装备部这段时间的火炮补给几乎近半都放到了第一方面军。

不过对于李镇武来说,此时他的眼中对其他任何一款火炮都提不起兴趣,他的所有心神都集中在了停放在营地中央的那一百辆几乎排成了一个巨大方阵的半截式汽车当中。

为何说是半截式汽车呢,因为他的车头像是一部卡车,但他的后面所拖的却不是一个卡车厢或车斗之类的,而是搭载着一个巨大的呈工字型上下两排多达十六个炮管的火炮发射架。

“K…10火箭炮”这就是他的正式名称,但是他却有一个非常奇怪的,让人不明白有何含意的外号“喀秋莎”。

李镇武兴致勃勃的爬上了后面的发射架位置,抚摸着那恐怖双排炮管,像是在爱抚美女的身体一般。

听说喀秋莎是他那位总统叔叔给取的外号,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