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部分 (第2/4页)

了伊尔库茨克到斯柳江卡那段反向西南背道而驰的曲线,使得整条西伯利亚铁路,不再受这个瓶颈的制约。整个西伯利亚大铁路将因此而真正释放出所有的运力,不再有任何限制。而且这条支线路线并不算长,总得来说投入不会太大。”

叶枫抬头看了伯纳德一眼,最后摇了摇头道:“这个方案我倒是知道,于尔根曾经跟我提过,但你知道为何这个方案没有通过吗,因为这个方案有两个最大的缺点。其一这样一来,就等于孤立了伊尔库茨克直辖市,虽说是支线,但为适应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需要,这条支线的所有设计肯定会跟大铁路平齐,最终因为有这条更便捷快速的线路,原有的切烈姆霍沃至伊尔库茨克再到斯柳江卡的这条主线就将无形中被支线取代,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伊尔库茨克地区将可会被边缘化,这里边缘化不是我想看到的,这只会进一步加剧伊尔库茨克的经济形势恶化,让伊尔库茨克的地位更显尴尬。其二,支线所避开的这一湖西北区域正是目前贝加尔湖区资源最丰富,城市基础最好,土地最肥沃的区域之一,这条支线的存在,虽然使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动力效率大为上升,但却会使整个湖西北近十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跟伊尔库茨一样得不到最好的开发和利用。将在新贝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空白。”

伯纳德这时微笑道:“这个缺点我已经知道了,我看到这个方案后曾专程去找了于尔根,得到了解释,所以最终我也没有再跟总统你提起过,但这两天我听彼得他们说起伊尔库茨克的大建设事宜,似乎目前还缺少一些合适的工程项目,所以这两天我找过相关专家,紧急商议出了另一个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就是直接针对伊尔库茨克而去的。”

“哦,针对伊尔库茨克而去的新方案,说说看”叶枫听了这句话倒是一下子来了兴趣。

伯纳德闻言抬手用大拇指在那幅详图上从伊尔库茨克到乌兰乌德划了一条直线同,微笑道:“这就是我们的方案。”

叶枫看到拇指指甲划出的那条刻痕,有些吃惊的道:“直接跨过贝加尔湖?你准备建大桥还是在这里建一条大隧道?这个工程可不小。”

“贝加尔湖水深,且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比白令海峡还要深得多,且做为湖泊,下层淤泥太多,表层土质松软,造隧道是不可取的,也极不安全,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造桥,造两座平行的公铁两用桥的花费比建隧道的花费还要节省一半,当然,投入终究也不小,虽远比不上开挖七条隧洞的白令海峡隧道,但比修建切烈姆霍沃至斯柳江卡支线的工程花费却肯定高出数倍。”

叶枫愣愣的盯着伯纳德所画的那条线看了许久,才道:“花费大小暂且不说,先说优缺点吧,优点很明显,从伊尔库茨克到乌兰乌德基本上呈一条东西直线,只因贝加尔湖隔在中间,使得两地交通只能绕道湖区南岸增加两三倍的路程,若现在一桥飞架湖面,比修建支线的作用还要大得多,一是路线更短更直,运力效率肯定也要超过终究还是要绕一点弯的支线方案;二是不但没有避开开发条件好,基础好,资源丰富的湖西,还将加强伊尔库茨克的交通地位,也使得湖东湖西的交流快捷方便的多,但缺点也很明显,抛开巨额的花额花费不说,在湖上架这么长的大桥,对湖区生态会造成一定的破坏是肯定的,其二是贝加尔湖平均宽度达48公里,这样桥梁至少要修建50多公里,这么长的大桥目前全世界还没有哪个国家建造吧,我们呢,有这个能力吗,能保证桥的使用安全和寿命吗?”

伯纳德连忙道:“针对这三个缺点,我这两天联系了许多地质学家,水文学家,桥梁工程师等各方面的科学专家进行了初步论证,首先,生态环境的破坏是肯定有的,但只要综合规划,施工时尽量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案,不过分追求进度,以保持生态不被彻底破坏,桥梁的设计建造尽量注意减震减压,这样的话,生态环境的破坏基本上就在可控范围内,其二,是桥梁的设计建造能力,这一方面总统尽可让心,虽然包括我们在内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开建过这么长的桥梁,但我们的材料,建设重大工程的经验和能力目前绝对领先全球,三大海底隧道这样的大工程我们都能建造,这样的桥梁自然也在我们的建造能力范围之内,其三是桥梁长度,总统所说的是湖面平均宽度,而总统注意没有,我所划的这条线,横跨湖面的区域,基本上保证伊尔库茨克与乌兰乌德完全呈东西直线连接,但线路所经过的地方,在湖面区,总统你发现没有,正好是整个贝加尔湖宽度最窄的几处之一,也是湖中心区域最窄的区域,宽度正好在30公里左右,我们在这里造桥,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