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部分 (第1/4页)

后,斯特列尔卡出海的这座码头驻守的百余名俄军在阿拉斯加国防军到达前,就破坏了码头上的设施和仅有的几座商船,和码头上的俄罗斯平民一起乘船逃离了这座只有不过十几年历史的码头,随后这座码头被阿拉斯加国防军接管。

到了这里之后才发现,原来这里因为北太平洋舰队的到来,俄军原本海路的运输线也被切断,阿军占领后发现,这里似乎正在准备扩建码头,只是没有完成,就被阿军占领了,有一些建设装备都没来得及毁掉或运走。正好被阿拉斯加工兵部队接收了,不过阿拉斯加没有什么必要扩建一个这样港口,未来也不用来,斯特列尔卡是特殊情况,一旦斯特列尔卡全城被占领,这个港口其实也没有多少用,斯特列尔卡毕竟只是一个数千人的城镇,以现在城内的破损程度,战后能否恢复以来的局面都还未可知。

不过原有码头因为扩建未完成,导致老港口也失去了作用,工兵部队正紧赶慢赶的恢复原貌,毕竟斯特列尔卡位于中间,两头被埃文斯克和马加丹控制,对斯特列尔卡城外的阿军补给却是可以通过这个港口由海军运送补充的,比空投和陆路骡马运输要方便很多。

此时的码头上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沸腾景像,数百名工兵用着各种机械修复着被破坏的的泥坞,而在另一侧。数台挖掘机和推土机,正在修复着另外几座船台。

在码头旁有一座俄罗斯风格的红砖建筑,这座建筑原本属于这个小港口的办公楼,现在这里是阿拉斯加国防军第三工兵团的团部所在地,自从工兵三团进驻后,这座属于俄罗斯官方建筑理所当然的被他们征用。

“三才推土机!一台都不行!卢师长,我这也是没办法!工期紧,我拖哪怕一个小时的工期,到时军事法庭都会进行调查,你也别难为我成不!再说,这可也是为你们十万大军着想,港口不能如期修好,补给来了上不了岸,到时,责任还是我背。”工兵三团的团长李国权很是为难的对着卢正良摇头。

“实在是没办法?李国权!你母亲的若是想看到我们西方面军地兄弟们在那条小河前血流成河。你就他娘的没办法!你不借是不是,要是你不借,我可动手抢了!命都没有,补给来了给谁用!”

见李国权还是一副爱莫能助的模样,卢正良一着急的那三分土性子上来了,一拍桌冲着李国权大声的吼着,卢正良可不想看到自己的兄弟们的血,把那条窄河的河水给染红,没有这推土机。到时弟兄们只能拿命去堆!

“把炮兵布署到周围高地,从那里他们可以俯视整个斯特列尔卡。俄军地工事从这些地方可以一瞰无遗。一旦阵地构建完成,就让他们照着训练时那样,给俄国人的工事点名吧!罗切斯基在斯特列尔卡的工事修的不错,可是其水平太差了,只想着据险死守,把附近的全部高地,都平白让给咱们,我们的大炮不好好表现一下,可对不起罗切斯基这么厚道的主!空军海军威风过了,现在也轮到我们的炮兵们展示一下真正的威力了。”

在构建在507高地上的临时指挥部内。蔡锷指着地图上距离斯特列尔卡不到两公里一线高地,他们所在的507高地是斯特列尔卡南的一处小山丘,高出斯特列尔卡海拔一百一十多米,而这斯特列尔卡城外,特别是西北东北两面,这样的小山丘还有好几个,正好可以容下西方面军的所有大炮,从这些高地上可以鸟瞰斯特列尔卡全貌。

在蔡锷看来这罗切斯基虽然堑壕土木工事和铁丝网防御障碍体系弄的不错,可是这战术水平实在太过一般,这城北一带的高地可以解释为地形复杂,不利于防守。可是在罗切斯基为了退回河流区内防守,放弃了这些高地,根本是愚蠢至极。

“呵呵!他忘记了就在几个月前。在阿瓦琴正是因为701高地和西北山口高地失守,才导致的阿瓦琴俄军一开始就处于了绝对劣势,间接促成了俄军仅抵抗两天就投降。这些俄国人,就是没长记性!不过这罗切斯基也是没办法。兵力虽多,物资有限,他要控制这些高地,防御圈就无法收缩,凭他们现在的条件,也不太可能再守住这么大的防御圈了。按照其准备依托工事死守的打算,在这些高地构建工事前置兵力,虽然可以占据高地,依括防御工事迟滞我们西方面军的进军速度,但是高地和斯特列尔卡之间,那段两公里的开阔地带,就是这些高地的死穴。除非罗切斯基以这些高地为核心用铁丝网、堑壕将基和斯特列尔卡防御工事编为一体。否则俄军就自己把自己切割成了两部。到头来两者皆不保,还不如将兵力收缩到有河道作为天然障碍的斯特列尔卡,将河流区内的防御工事尽量修补完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