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2/4页)

在是不敢恭维,总之对于李成来说,他总是抱着永不言败的精神活在这个世上。实在叫人汗颜不矣。自从听了陶子思的那一席话后,李成简直就是把陶子思的那句话当成了圣经,还真是死皮赖脸的认为自己的确有“割据之相”。别人给你划两笔,你就能成龙?

有人问李成天下何时才能够平定,李成这时却相当自美的以唐诗的方式回答道:“凭君莫问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种没人性的做法实在叫人嗤之以鼻。可李成并不这样去理解,在他看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或许便是李成自己无脑的见解吧。

其实,在宋廷方面是不想树立太多的“仇敌”,如果能够“平安”度日不比什么都强?所以宋廷在对待李成这件事情上手软了,也低估了李成的野心。宋廷天真的以为李成能够收买,直接加官进爵,给李成一个官儿作就能够了事的。可人家李成“志向高远”,宋廷这种小恩小惠对于李成说,那完全是看不上眼的。也根本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李成也不傻,他知道如果现在明着跟宋廷干仗还是不行的,于是便来了一招虚情假意。佯装受命让宋廷觉得把自己招安了很有面子,之后继续在宋朝境内攻占城池。

建炎四年九月份,李成兵分三路进行攻占,首先都统领胡选率领部队赶往池州侵占地盘,副都统领马进率领部队赶往江州攻占。而李成自己攻打的地方是鄱阳湖旁边的湖口县。这样一来宋廷就算是知道了,也是为时已晚。

李成自成一军,前后占据了江淮一带十个州、军。自称是李大天王,而且自称自己拥有十万大军,其实仅是自称而已,实际数量估摸着也就几万来人而已。这时候宋廷才渐渐的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儿,李成既然已经归降了,为何有出尔反尔呢?最后才反映过来,原来是李成在欺骗宋廷。故此,宋廷对李成也没了耐心,准备出兵攻打李成,而且决不手软!

宋廷此时传唤张俊,并且二话不说就任命张俊为江、淮招讨使。张俊猛然一听,感觉是听错了,于是便说道:“陛下。。。。。微臣是不是听错了?”

赵构:“老子命你为江、淮招讨使!”

张俊:“啥?”

赵构:“你他奶奶的,又给我装聋作哑!”

张俊:“陛下赦罪。。。。。微臣的确以为听错了。。。。。。”

赵构:“嗯?命你为江、淮招讨使!有错么?!”

张俊:“没错。。。。没错。。。。当然没错。。。。。只是。。。。。”

赵构:“只是什么?!”

张俊:“那个李成。。。。据说有三头六臂。。。。。而且。。。。。。有万人敌的称号。。。。。”

赵构:“张爱卿,在诸多将官之中,好像只有你寸功未立阿!你说这该怎么办呢?”

张俊:“臣。。。。。臣去就是。。。。。”

赵构:“嗯,这才是朕的好爱卿嘛!”

张俊对于赵构此次任命他为江、淮招讨使颇为头大,本来想从语言中强化李成,让赵构在换个人去讨伐,结果赵构这个臭小子竟然不吃这套,也不知道是跟谁学的。故此张俊也只有硬着头皮答应下来讨伐李成,纵使有一百个不愿意也是不行的,要是赵构这混小子炒了自己鱿鱼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张俊本来是不想答应的,但是赵构却阴了张俊一把,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张俊也只得服从赵构的命令,不过还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将宋廷的神武前军、神武后军以及岳家军等等部队归于他节制。赵构也没吝啬直接答应下来。

宋廷下达命令之前,岳飞这时候已经将自己军中的家眷送回宜兴县,决不让家眷与军队一同东跑西巅,一是不安全,而是对于行军打仗影响很大,因为人多所以行军路线严重受阻,故此岳飞才想到要将家眷安置好的妙计。

在二月十四日时,岳家军奉命行军至徽州的祁门县,等到了饶州鄱阳县之际,张俊大军已经浩浩荡荡的出发了。此时马进率部已经拿下了江州。当务之急,应该保住江南西路的首府洪州。此地若是再破可就难办了。

三月份初,岳飞带兵来到了洪州一带,这时候张俊大军早就到了洪州一带,但却一直乖乖的等待时机,以防守为主,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最好的进攻便是强有力的防守。而且张俊似乎实在期盼老天爷能够帮他一把,最好掉下来一批天兵天将为其保驾护航才好,这样的话张俊就可以高枕无忧的立功受赏。

岳飞看到张俊这种架势实在是很无语,而且张俊见岳飞来了,便与其商议如何歼灭流寇,岳飞连看都不看张俊一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